话说渭南丨秦地历来无闲草渭南自古多名医
原标题:话说渭南丨秦地历来无闲草 渭南自古多名医
话说渭南丨秦地历来无闲草 渭南自古多名医
中华文明上下泱泱五千年,传统文化当中又以中医中药文化始终占领着主流。
神农是华夏文明的三皇之一,据说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有了农种上的卓越贡献,人们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了疾病,便尝遍百草,发明了医术,成为了医药的始祖。传说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最后因尝断肠草而丧生。后人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尊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
炎帝神农画像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原始农业基本上已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人们有精力和时间得以辨别所采集植物的作用和用途。草药知识就开始为当时的“能人”与年老从事采集者所逐渐掌握,这便是神农尝百草传说的实际意义。
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原始人对火灸比草药知识的认知要早得多。自从猿人学会了用火之后,火不但改善了他们的吃住条件,而且也必然使火成为了驱兽、驱寒、驱潮、驱病的工具。某些偶然的机会,他们长期风湿的手足遇到火烤或烧过的石头灸烫,产生了效用或快感,这一经验必然为原始人类所流传下来,这便是最初的灸术。针刺法应该比火灸产生的较晚。而这些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新石器时代势必会逐步地从本能实验,到作为经验被保存和流传了下来。
渭南白庙遗址发掘的1#房址地面,不但用两公分厚的白灰涂抹表面,而且还经过烟熏火烤。这说明如何对付潮湿引起的疾病,在当时仍然是原始医术的主要课题。
渭南史家遗址,发掘出的 733 副人体骨架中,经过鉴定就有骨增生、骨折、骨桥、颅外伤、龋齿、大骨节等病,骨增生就是因为饮食结构与潮湿而引发的疾病。死亡的中青年也最常见。人们对付疾病的斗争,必然会导致原始医术的发生和发展。
各个文化遗址发掘过程当中,总能看到各种带盖或无盖的细颈小陶罐。有些罐的大小和大拇指相同,有的罐口口颈仅仅可插入一根筷子。这些小小的陶制容器会用来做什么?如果解释为明器或者玩物,显然不能成立。若认为是用来盛装某些治病良药,如朱砂、石粉、植物粉末等诸类药物,则解释就一通百通了。
黄帝时期,中草药的类型显得愈加丰富。草药种类包括了动物、植物、草本、金石、水火等等。治病手法多到口服、外贴、针砭、火温、祝由、手术。这一时期,中医中药疗效肯定,方剂固定,趋向于成熟化、经典化。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尚没有专门的医生,执行这一职责的多由酋长和年老有经验的人进行。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医药与巫合流,这在许多资料中都能看到记载。国家形成以后,统治阶层掌握着文化和各类经验总结的权利,经过相当长时间,医药才逐步从“人神共治”“巫医同流”中分离出来。文字的诞生与成熟之后,才将许多著名医界高手载入了史书。
渭南白水的雷祥,就担任过黄帝“处方”一职(医官名)。文赞雷公:上古一圣,聪明睿智,能医善陶。尚与岐伯论经论脉,遂有《难经》八十问;教剩九针,著内外术经一十八卷。曾与黄帝论医,精妙之论,空前绝后,尽入《素问》《灵柩》,遂奠华夏医论之基,为后世循章之典。黄帝封为“处方”,实为医学之祖......
夏末商初,渭南合阳的伊尹经过长期的医药实践,编著了《汤液经》,树立了医药发展史上的又一标杆。东汉张仲景所注的《伤寒杂病论》,其母本就来源于伊尹的《汤液经》。《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14个,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法超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便有了“理不过内经,法不过仲景”的说法。
秦岭山脉横贯渭南全境,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河、川、塬共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从而孕育了各种各样的优质中草药。
《山海经》载:少华山上长有枸杞树和草荔草。枸杞,性甘、平,归肝,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草荔”形状像乌韮,生于石,亦攀木而长,能治心痛病。乔(桥)峪山中长有一种树木,名曰文茎,结的果实像枣子,可以用来治疗耳聋。
《新唐书地理志》载:华州药材当中的茯苓、茯神、细辛一度成为了朝廷的重要贡品。
《新续渭南县志》载:清光绪年间,渭南县就有野生药材54种之多。
上世纪初期,分布在秦岭山地的主要药材有党参、远志、木通、黄芪、黄柏、葛根、柴胡、防风、姜活、当归、五味子、菖蒲、贝母等。惟防风、柴胡产量较高,防风、木通质量最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渭南县药材公司药源普查发现,野生药材品种达180余种,其中分布广、产量高的大宗药材有五味子、毛柏子、柴胡、防风、黄芩、远志、地骨皮、丹参等。
五味子
2000年后,渭南市药材公司对境内秦岭北麓的野生药材资源再次进行了调查。初步统计野生药材资源共有植物、动物、矿物、菌藻类等80余科,280多个品种。
渭南旧石器遗址分布广泛,早在数十万年以前人类就在这里生存。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更是多不胜数,这里已成为了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中华”与“华夏”的“华”,皆出自渭南华山。中国医学的创始人之一雷祥,土生土长在渭南白水。经方医学创始人伊尹,其根本就在渭南合阳。故而说,中国的中医中药之根也在渭南。
“秦地无闲草”,渭南境内动植物资源、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挖掘、去研究中医药文化,精湛艺术,福惠一方,打造健康、美丽、和谐的新渭南。(文章作者吴胜利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渭南日报·华山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