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綦江工业的脱“煤”之路
重庆日报 曾立
今年1月,綦江所有煤矿全部关闭。
对綦江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大考”。煤炭,曾是綦江第一支柱产业。最高峰时,綦江的煤炭产能约占重庆的60%,其产值占了綦江工业的半壁江山。
除了要解决上万人的安置问题,“后煤矿时代”的綦江,如何克服产业转型阵痛,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更成为綦江面临的重要“课题”。
“綦江经济过去靠工业,未来希望也在工业。”綦江区委书记姜天波称,目前,綦江的工业总产值约500亿元,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千亿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綦江正举全区之力打一场工业创新突破攻坚战。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綦江采访切实感受到,一条以“创新”“智造”“高科技”为关键词的转型升级之路,已现雏形。
推广“新技术”
传统产业走上“智能化”道路
9月13日,初秋的綦江,凉爽宜人。重庆荆江汽车半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荆江半轴”)的车间内,却热浪滚滚。
只见,长长的生产线上,一个机器臂前后移动,将一根根烧得通红的铁棒,送到固定点位,设备自动加工。生产线旁,记者只看到一个工人的身影。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行业内国内首条全自动锻造生产线,加热后的铁棒超过1000℃。”该公司党支部书记赵德祥骄傲地告诉记者,荆江半轴是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过去,这条生产线是人工操作,一个班需要6个人,工人们非常辛苦,现在经过自动化改造,只需1名工人巡视设备,效率大大提高。
据介绍,近三年,荆江半轴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智能化改造。如今,车间的数字化率达到85%,生产效率提高50%,公司产值以每年24%的速度递增。
“国内知名主机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订单多得接不完。”赵德祥说。
在綦江,尝到了智能化甜头的传统企业,比比皆是。
不远处的赛之源齿轮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民营企业,主要生产摩托车齿轮。公司不仅完成了两个生产车间的数字化改造,还于2019年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
“研究院已经有2个发明专利,8个新型实用专利,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已经在小批量生产。”该公司董事长刘昌明告诉记者,其中一个新产品名为“汽车三防”,即可防超速、追尾、偏航;另一个产品为双电机混动变速箱。仅这两项产品,今年一年预计就可为公司增加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翻番。
传统企业纷纷搞研发、对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其背后既有市场的力量,也有政府的引导。
“綦江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曾创造共和国工业史上八个‘第一’。”綦江区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刘扬说,尤其是綦江齿轮产业,享有“中国西部齿轮城”的美誉,现在仍有齿轮生产企业160多家。
如何让这些传统企业焕发生机活力?智能化,是必然的选择。
綦江积极争取市级资金支持,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行动。从2018年起,綦江累计实施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等项目140个,获批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1个,赛之源等近20家企业成功上云。
同时,綦江还以创建国家、市级高新区为契机,实施“规模工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截至目前,115家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比高达53%,建成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56个。12档重型卡车用变速器、pom新型油箱总成等一批产品,获评市级重大新产品。
有了新技术、新产品加持,老企业焕发新生机。
培育“新动能”
优势产业补链强链,新兴产业悄然崛起
除了提升存量,如何做大增量培育“新动能”,更为重要。
綦江的做法是:一方面,围绕当地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另一方面,加快引进培育数字经济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綦江的优势产业有哪些?
“以齿轮为主的汽摩产业,以铝材为主的冶金业,都是綦江的传统优势产业。”綦江区经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实施产业链提升行动,如今,这些传统优势产业正在被“拉宽”、“拉长”。
如铝产业,綦江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打造了“一条主链、一条再生辅链、 一条循环辅链”。
其中,主链企业已入驻近20家,包括围绕航空、军工、汽车、电子等领域生产高端轻合金中间材料的企业,围绕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生产工业铝型材的加工企业,以及以建筑铝型材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企业。
再生辅链和循环辅链,一个是将废铝变为再生铝,另一个则是将工业副产品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加工生产成建材产品,目前均已形成产能。綦江北渡铝产业园正在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再生铝生产基地。
在此基础上,綦江还延伸出一个红火的装配式建筑产业。
9月14日,记者在綦江区桥河装配产业园看到,这里已入驻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关企业73家,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集群。其中,重庆建工高新建材有限公司今年的产量预计将达12万立方,比去年翻一番;筑友智造项目已开始试生产,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万立方的预制构件产能;真源绿色智慧建筑产业基地项目、能投新材料绿色建材基地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设计产能45万立方……
以齿轮为主的汽摩产业也在向上下游延伸。一是打造摩托车全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改装车。刘扬告诉记者,目前,綦江已形成改装车产能4万台,还有两家企业正加快建设,一旦投产,产能可达5万台,直接产值就有200亿元。
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綦江更是不遗余力。
9月14日,美艾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显示屏正在下线、检测。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批屏的售价竟高达4.68万元/台。
“这可不是一般的屏,它可以书写、储存、无线同屏、远程会议,集成了白板、电视机、电脑、投影仪的多种功能。”美艾科技总裁张良生告诉记者,该公司拥有6个发明专利、198个软件著作权。自去年底投产以来,销售额已经过亿元。
“在綦江,这种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多,正成为綦江‘智造’的重要力量。”刘扬称,近年来,綦江引进了金美、开拓卫星、多次元新材料等80多个工业项目,形成了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新动能。
如今,开拓卫星自主研制的卫星空间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已经投用,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自动化智能化产线已具备量产能力;金美新材研发生产的高分子复合导电材料,成为全球新能源材料行业颠覆性产品;多次元新材料将气凝胶运用于太阳能光伏板,可提高效率15—20%……
开辟“新空间”
打造创新经济“一区一谷一廊”
9月15日,綦江区永城镇,数十台工程车来往穿梭,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这里,是綦江新打造的产业板块——綦万创新经济走廊(永城片区)。
“綦万创新经济走廊(永城片区)是綦江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姜天波告诉记者,2019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要“推进綦江万盛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
綦江迅速行动。
2020年4月,綦江成立綦万创新经济走廊(永城片区)建设指挥部;同年8月,启动创新经济走廊城市总体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同年12月底,创新经济走廊建设指挥部已外出拜访企业100余家;今年4月,《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和《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获市政府研究通过。
随着“设计图”转化为“施工图”,一个个项目成功落地。
今年智博会上,中南高科重庆綦江智能制造产业园签约落地,投资总额35亿元。这已经是綦万创新经济走廊(永城片区)落地的第22个项目,累计协议引资近335亿元。
令人期待的,还有西部信息安全谷。
2019年,綦江启动西部信息安全谷建设。其定位是打造国家信息安全产业高地、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截至目前,綦江已引进“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分部”、“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西部中心”两块“金字招牌”;引进移通学院綦江分校区和重庆信息学院两所应用型大学;建成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陆海传綦智慧数据谷市级科技孵化器和市级信息安全产业园。在2020年举办的首届信息安全与数据灾备产业高峰论坛上,綦江签订意向性项目300多亿元。
綦江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易启义告诉记者,綦江的目标是力争用5—10年,将西部信息安全谷建成一个集科研、教育、企业、金融等为一体的融合型、生态型产业园区,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成为中国发展信息产业安全的一面旗帜。
发展创新经济,綦江的另一个抓手,是创建国家高新区。
“我们用一年时间成功创建市级高新区,正接续创建国家高新区。”綦江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张祥兰告诉记者,这是当前全区的“一号工程”,区委书记、区长任指挥长亲自抓。
2020年,綦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9家、市级科技型企业590家,均翻番倍增。今年,綦江又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近300家,累计达到1400余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希望,通过推动‘一区一谷一廊’建设,实现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姜天波说,同时,也努力为全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綦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