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晨
5月,阳光照进木门寺,大门上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的“木门会议会址”牌匾熠熠生辉。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来到四川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召开高级军政干部参加的“木门会议”,旺苍成为川陕苏区的后期中心,红四方面军在此集结,在苍溪强渡嘉陵江开始漫漫长征。
岁月不居,九十年忽焉将至。如今的木门寺被密不透风的绿包裹,一派繁荣的乡村景象。
走进木门镇三合村,茶香扑鼻,万亩茶园映入眼帘。
“这片山有2000多亩黄茶,一斤能卖8000多元,说寸土寸金不夸张。”三合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义良说,村上引进“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黄茶,合作社集聚了182家农户,农户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番。
在万亩茶园中,石义良开起的农家乐“锦绣山庄”,生动诠释了“山河有锦绣,游客有乐趣”。游客可以充分体验赏茶、采茶、品茶、制茶等丰富乐趣,肚子饿了还可以吃上一桌地地道道的农家菜。
“一边看茶山,一边品新茶,日子快活似神仙。”游客张先生一边摇着躺椅,一边放下手中茶杯,笑着说,来茶山已经成了他每周最大的期待。
这两年,旺苍大力打造高阳坡千年贡茶园、木门有机茶叶主题公园,米仓古茶道、特色茶庄等茶文化旅游精品,研发茶雕艺、茶盆景、茶艺表演等茶文化产品,拓展采摘体验、游览观光、茶氧茶浴等生态旅游康养产品,去年综合产值达38.37亿元。
“我们老两口游客来时接待游客,闲时在园子里对坐饮茶,生活又风雅又快活。”石义良说,自己除了种植80亩茶园的收入外,每年农家乐也有上百万元的收入,这几年合作社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自己和村民的日子都越来越有奔头儿。
不只是简单的采农家菜、看农家景、吃农家饭、赏农家戏,还有乡村绿道、登山步道、休闲露营地等新产品和红色旅游、乡村非遗展示等新业态,旺苍正加速跑出乡村振兴新里程。
行走在革命老区广元,乡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处处都是。
从广元朝天区两河口镇政府驱车到大尖山村,一路上都能看到公路两旁栽满了青翠的竹子,一根根娇嫩的春笋破土而出。
大尖山村村民张洪寿手持镰刀,脚边放一个背篼,在林子里“摸索”一上午,背着满满一背篓竹笋钻了出来。从3月底开始,张洪寿一大早就会和村民们一起上山打笋子。2个月来,他已收入6000多元。
大尖山村海拔高,空气湿度大,野生竹林茂盛。过去,每到笋子采摘时节,村民都会上山挖竹笋卖钱,由于没有对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和打造,销售价格一直上不去。
守得住青山,却变不成金山。面对大尖山村发展瓶颈,两河口镇全面实施“守住青山变成金山”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笋用竹产业。全镇通过垦荒、改种和改造传统木竹林等方式,发展笋用竹产业3万亩。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没有商贩收购,大尖山村的村民们只有把笋子背到城里去卖。“到城头去的路太远了,背不了多少更卖不了几个钱,后来大家就不怎么去了。”村民张德军回忆。
为让大山深处的笋用竹“走”出去,两河口镇建立了合作社,对笋用竹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我们收购了笋用竹20吨左右,卖了10多吨,收入20万元左右。预计整个笋季会带动3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大尖山村村支部书记韩金安说。
这两年,广元突出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等农业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藤椒、笋用竹、中药材、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及休闲农业,进一步筑牢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石。
在朝天区,核桃、山地蔬菜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林)业园区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在剑阁县,剑柴胡、金银花和石斛等本地特色优势品种收益颇丰,中药材产量达2.98万吨,产值3.327亿元;在昭化区,牛羊产业欣欣向荣,总产值达3.44亿元,年创收0.52亿元,带动2080家农户增收致富……
如今的广元,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的幸福图景正徐徐展开。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31日 04版)
杨猛 PX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