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步迈向绿色发展之路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原标题:大步迈向绿色发展之路——张掖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综述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 海
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了“一屏四城五区”的发展定位和“两个突破、两个高于、三个大幅提升”的奋斗目标,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零碳”城市,把国家所需、未来所向、群众所盼与张掖所能有机结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全市上下铆足干劲,朝着高质量发展奋勇前行,不断完善“一屏”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印发实施《张掖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完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初步形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1+N+X”规划体系。临泽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肃南县被列为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民乐县被列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县。
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修订完善《张掖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现区域辐射环境安全可防可控。全市医疗废物和农药废物、废矿物油、精(蒸)馏残渣、废酸渣等危险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置,处置率达100%;全市医疗废物做到“当日产生、当日收运、当日处置”,实现100%安全高效处置。
持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完成绿化造林233.4万亩,治理退化草地376万亩。全市2个森林县城、6个森林小镇、10个森林乡村列入省上创建范围,累计完成造林3805亩。回收林地349.29公顷,恢复林地347.94公顷,补种树木24.44万株,全市林草覆盖率达28.74%。全市7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率达100%。今年全市计划实施林草生态修复建设任务262万亩(营造林30万亩,草地保护修复232万亩),其中实施营造林重点工程49项,总规模30万亩;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13项,总规模232万亩。
不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含山丹马场)的43.21%;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专项检查,积极配合全面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任务。持续强化资源节约与利用,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策略,严格取水许可动态管理规定,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水资源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加快构建产业循环发展体系,积极引导企业推行绿色工业设计,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张掖兰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无水免冲智慧生态坐便器被认定为省级绿色产品,甘肃滨河集团、甘肃祁连牧歌、中湖盐股份有限公司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级绿色工厂。
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强化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先后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黑河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湿地保护修复暨保护地公众教育培训班等培训,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去年,建筑节能在设计阶段达100%,施工阶段执行率100%;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169辆,占全部公交车比例40.82%,通过公交出行人数2207.6万人次;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34%,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市建成公园绿地152处,城市绿地面积达2819.39公顷,公园绿地1297.7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3.45%,覆盖率达37.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22平方米,“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受益的“生态福利”。
与此同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去年,全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6天,优良比率为89.3%。全市8个国家级、4个省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山丹河水质稳定达到Ⅳ类目标要求;8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地表水(地下水)Ⅲ类及以上标准;先后完成土壤污染现状调查、风险评估和1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