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推动遂潼一体化发展打造川渝合作高水平样板
原标题:潼南:推动遂潼一体化发展 打造川渝合作高水平样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2020年1月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
潼南城区。
潼南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被赋予发挥成渝腹心优势、协同四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的重大使命。两年多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把总书记嘱托全面落实在潼南大地上”这条主线,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集中精力抓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积极携手遂宁,细化落实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和两省市实施意见,扎实推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双中心、三走廊、一园区”空间格局初步构建,“五个一体化”重点任务起势见效,真正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加快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效提升
发展是第一要务,交通是重要载体。
合潼安高速建成通车、遂潼快捷通道潼南双江至米心段建成通车、渝遂铁路公交化列车增至40班次、潼南双江航电枢纽一期围堰合龙……近年来,潼南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与遂宁携手共推20余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加快腹地大通道建设,着力构建至成渝双核1小时交通圈、遂潼半小时通勤圈。
渝遂高速潼南立交。
作为国家交通运输部“十四五”重点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16个重大项目之一、重庆市级重点项目,潼南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工程正全面加快主体工程建设。
近日,记者来到该项目建设现场,各型车辆和机械在工程人员指引下有序作业、往来穿梭,正在进行冲砂闸和全年围堰的混凝土施工。
(点击查看视频)
“进度最快的闸墩,高度已经超过10米。按照计划,今年前4个月,双江航电枢纽将完成16万方混凝土浇筑。在本月底,6孔冲砂闸将到达坝顶高程。”水电四局双江航电枢纽项目经理李猛说,今年汛期以后双江枢纽将开始二期工程建设,至年底形成二期基坑,厂房、船闸达到235米高程。
据了解,双江航电枢纽工程项目上接遂宁市三星航电枢纽,下连潼南航电枢纽,项目建设以航运为主,兼有生态修复、水资源开发、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功能。建成后,将进一步畅通涪江“黄金水道”,为遂潼一体化发展、实现涪江全流域通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力。
在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同时,潼南与遂宁还围绕信息、能源、水利等方面,统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油气、电力等能源协同保障能力,推进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铜车坝水库等水利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分工协作、运行高效、建管协同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夯实一体化发展基础。
强化合作载体
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成效明显
产业一体化是推动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近年来,潼南、遂宁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积极构建相互支撑配套、协作共兴、绿色环保的产业体系格局,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
2021年5月14日,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正式授牌。去年底,两地联合印发了《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园区筹委会,组建川渝遂潼投资发展集团,着力构建“一心两带五组团”一体化空间发展格局。
其中,“一心”即“遂潼之心”,布局天然气综合利用功能区、文化旅游功能区、综合服务功能区,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带”即涪江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琼江现代农业示范带;“五组团”则布局天然气综合利用(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节能环保和绿色建材等特色产业,打造龙头引领、集群成链、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我们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等方面,与遂宁共同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制造业方面,依托潼南高新区和遂宁经开区产业合作,聚焦主导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共同打造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农业方面,加快柠檬、生猪、蔬菜和优质粮油等特色农业发展,加强“遂宁鲜”与“潼南绿”等区域公用品牌深度合作,着力打造成渝双核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文化旅游方面,坚持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纽带,依托双江古镇、杨闇公故居、大佛寺等景区,与遂宁市的龙凤古镇、旷继勋故居、灵泉寺等景区加强串联整合。
遂潼两地媒体联合直播带货。
目前,潼南与遂宁围绕产业发展一体化,共推合作载体共建先行,在协作共育方面成效明显。两地高新区被两省市认定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潼南获批国家智能终端基地,遂宁获批国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地。共建优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落户潼南,重庆大学锂电产业研究院落户遂宁,300余项科研成果就地转化运用。建成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遂潼示范基地2万亩。联合推出红色文化、涪江风情游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旅游政策同城化,合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特色节点。
“下一步,两地将加快共建遂潼天然气产业园,推动社会投资重点项目投资放量;加快融入成渝氢走廊技术创新生态圈联盟、成渝氢走廊物流专线联盟,参与建设成渝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加快实施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遂潼示范项目,建成蔬菜标准园20个,新增‘两品一标’10个……”该负责人表示。
聚焦民生需求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深化
遂潼一体化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融合,共享程度不断提高。
“在潼南就能申领到遂宁的营业执照,不用单独跑回遂宁,实在太方便了。”潼南区群力镇的石先生,准备在遂宁市开一家建材公司。前不久,他在潼南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指导下,通过“四川政务服务网-川渝通办”专栏申请,当天就成功申请到工商营业执照,避免了两地来回跑。
“两年来,潼南与遂宁着力推进便民服务通联,通过线上、线下一网融合的办理模式,加快落实川渝通办事项,实现社保转移接续、异地住院结算、公积金贷款、纳税等200余个便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异地通办。”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潼遂城际公交车。
同时,两地还率先启动公共服务社保卡电子社保卡“一卡通一码通”试点,初步实现公交客运、图书借阅、景区购票等场景应用。共同推出跨省城际公交、遂潼商务快客和跨省农村客运,累计发送乘客40余万人次。
如何让两地群众共享更多优质医疗资源?2020年,遂潼启动专科联盟共建。遂宁市中心医院与潼南区人民医院、潼南区中医院建立“患者就医绿色通道、人才培训绿色通道、技术指导绿色通道”三大医疗绿色通道,同时在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超声中心进行共建。通过专科联盟建设,让两地患者得到了更及时有效的救治。
教育是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话题,遂潼两地通过开展教师互派互访、教育教学交流,举办“川渝两地五市校长论坛”“遂潼教育涪江科研论坛”等系列活动,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四川能源职业学院遂宁校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潼南校区等项目建设,积极共建区域职业教育中心。
此外,两地还大力推进就业创业通联,举办2021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暨“一区两群”协同发展送才行动、遂潼杯创新创业大赛、川渝毗邻地区职业技能大赛,建立遂潼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在线培训2万余人次,职教联盟“订单式”培养职业技能人才1000余名。
厚植绿色本底
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持续加强
日前,水利部精选了56篇典型案例,作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成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其中,潼南治河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入选。
潼南区地处川渝交界,跨界河流众多。其中,涪江、琼江横贯全境。近年来,潼南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以河长制为抓手,建立健全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机制,与遂宁市、资阳市、铜梁区、合川区等地,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进全域治理,共建跨界河流“管家”,全面推进上下游水环境质量改善。
川渝联动跨界治水,让越来越多的河流变得更美了。记者了解到,潼南区与遂宁市每季度对大安河、白象河等3条跨界河流开展联合水质监测,共同建设了环保信息化系统,突破数据壁垒、实现监测数据共享,推动上下游跨界河流水质共治共保。
遂潼两地志愿者联合巡河。
“我们先后与遂宁市签订《遂潼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协议》《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框架协议》,从战略层面建立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系会商、信息交流、协同治理等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潼南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跨区域联合“河长制”实行以来,已开展区镇村多层级联合巡河34次,交换水质信息18次,联合实施应急处置2次,新增3个国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涪江流域生态环保联合执法,涪江遂潼水质保持段保持II类水质。
▲奔流不息的涪江,一头连着潼南,一头连着遂宁,让潼遂两地同呼吸共命运。
此外,遂潼两地围绕生态环保一体化,共推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共同编制《琼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川渝联防联治方案》,新建林业产业基地2.8万亩,涪江流域(遂潼段)两年净增森林面积超17万亩,涪江被评为重庆最美河湖。开展防洪救灾联合应急演练,深化防汛减灾预警调度,涪江3次过境洪水实现人员“零伤亡”。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实施涪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建设城镇雨污管网100公里。协同实施河长制,加强涪江流域联防联控,推动涪江、琼江出川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协同实施林长制,完成涪江潼南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国土绿化工程1.72万亩。”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中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防控小贴士
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如出现发热(≥37.3℃)、干咳、乏力、咽痛、鼻塞、流涕、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要正确佩戴口罩,及时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来源:潼南日报
记者:朱 杨
编辑:石玉洁
责编:李 静
监制:钟平胜
稿件征集邮箱:tongnanweifab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