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起来“平凉红牛”这样“犇”
原标题:产业“链”起来“平凉红牛”这样“犇”
产业“链”起来“平凉红牛”这样“犇”
17个项目、24.23亿元!2022年开年,多个企业和投资者就与平凉市签订协议,“加盟”深耕“平凉红牛”产业链。
作为平凉市的“招牌”产业之一,“平凉红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接续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进一步实现“平凉红牛”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区域经济,当地的回答是:推动全链条发展。
一牛带来“百业”兴
刚刚过去的2021年,平凉市崆峒区牧丰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孝忠的交易流水,超过了千万元,“全年育肥牛出栏量超过了1000头,现在存栏还有500头。”
崆峒区养牛历史悠久,是全国畜牧大县,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畜产品集散地,也是我国首例活牛类证明商标“平凉红牛”的核心养殖区和加工、贸易区。目前,这里已经有142家养殖场(小区),牛饲养量逾24万头,存栏超过12万头。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平凉红牛”不容小觑。平凉市崆峒区畜牧兽医中心副主任林欢庆介绍,全区3900多户贫困户依靠养牛实现了脱贫,占总脱贫户总数的35%。
马孝忠正在打扫圈舍卫生。
一个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就能带动一片。土地流转、订单玉米、养殖及销售……马孝忠一笔一笔地算完账,“像我们这个养殖场,每年能够带动5个乡镇26个村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十多万元。”
从饲草种植,到肉牛养殖、销售、屠宰、加工等,“平凉红牛”牵出了一条业态丰富的产业链。2021年,崆峒区肉牛产业种植、养殖、加工、贸易总产值达45亿元。
牧丰养殖合作社现在是“平凉红牛”产业链大寨乡畜牧产业示范基地,当地正在围绕该基地打造闭环式畜牧产业循环发展链条。这个链条涵盖玉米种植、饲草加工、肉牛养殖、活禽交易、有机肥生产。
对于马孝忠来说,这样的产业链可以解决他此前的“三愁”,“饲草哪里来,牛销往哪里去,牛粪咋处理,都不用愁了。”
院地合作育“新品”
“建好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平凉红牛’种质资源库,推动牛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拓展。”在1月14日举行的平凉市九大重点产业链项目(云上)推介会上,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介绍。
这个位于崆峒区白水镇打虎村,由崆峒区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建设运营的基地,如今已初具规模。它肩负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打造“平凉红牛”肉牛新品种。
据了解,目前大众熟知的“平凉红牛”,是在平凉特定的饲养传统、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以平凉当地黄牛为基础,先后引进南德温、红安格斯等品种,经过长期杂交、选育形成的肉牛类群,并不单属于一个肉牛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监控视频影像。
“通过院地合作,我们用5到8年的时间,通过基因编组技术,在‘平凉红牛’的商业品牌的基础上培育出‘平凉红牛’肉牛品种,固化‘平凉红牛’基因。”平凉市崆峒区畜牧兽医中心副主任林欢庆说,这是“平凉红牛”产业能否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也是打造“平凉红牛”全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的重要一环。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择优筛选的“平凉红牛”基础母牛。
当下,该基地一期工程全部建成,以母牛舍、育成牛舍、种公牛舍、青贮窖等为主的肉牛生产区,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二期工程将在今年开工,建设科研中心、培训中心、冻精生产中心、综合实验楼、文化展示厅及育肥牛舍等科研试验区。
“基地现有基础母牛400多头,全部用来选育新品种。”林欢庆介绍,从2020年6月开始,基地科研人员陆续在平凉市1.5万头基础母牛中择优筛选符合标准的“平凉红牛”基础母牛。基地建成投产后,“平凉红牛”核心群可达500头,育种群达3500头。
根据规划,该基地还将承担起“平凉红牛”品种的示范推广任务,力争通过育种对平凉红牛的产业效益贡献率超过40%,使平凉市畜牧业发展科技贡献率达到60%左右,促进人才、技术市场的良性循环,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多管齐下铺“牛路”
到2026年,力争培育存栏万头以上平凉红牛特色产业强镇10个、千头以上养牛重点村130个,创建提升存栏百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窑洞养牛示范带)100个以上,全市牛饲养量达103万头,年屠宰加工肉牛25万头以上,牛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30亿元……
这是平凉市为今后五年“平凉红牛”产业定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串目标,平凉市配套了一揽子政策,确定了“路线图”。
——扶优做强现有龙头企业。坚持“一企一策”,精准扶持一批基本面好、成长性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树品牌、抓改造、促提升,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形成后端带动前端、加工反哺养殖的良性发展格局。
——加大力度招引链主企业。以实施国家级“甘味”平凉红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奶业振兴计划为契机,依托各县(市、区)平凉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制定畜牧行业重点招商目录,创新招商模式,支持产业优势明显的县(市、区)引进实力雄厚、行业排名靠前、有战略眼光的国家级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来平投资开发牛产业。
——下功夫推动国有平台龙头企业改革改制。针对一些国有平台公司体制机制不活、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股权混改、租赁经营、整体转让”等方式,推动国有公司加快改革改制。
通过这一套多管齐下的“组合拳”,“加快建设西北地区肉牛屠宰加工聚集区和交易集散地,把‘平凉红牛’打造成中国农产品‘标杆品牌’。”王旭说。
宋燕 李欣宜 杨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