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文化绘锦绣无日不趋新
原标题:乌兰察布市:文化绘锦绣 无日不趋新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在乌兰察布市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乌兰察布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全市文艺事业百花齐放、文化产业生机勃勃,全方位全景式展现出乌兰察布市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乌兰察布市乌兰牧骑民兵连深入基层开展”送文明 送欢乐“文艺演出。(来源: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
乌兰牧骑这面旗熠熠生辉他们,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生活。他们迎风雪、冒寒暑,紧踏时代鼓点,策马奔腾在草原上,他们被誉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他们,始终坚持党管乌兰牧骑原则,配备指导员,建起党支部,努力建设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队”,为民惠民政策的“宣传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队”……
他们,在传承乌兰牧骑精神的基础上创新改革,努力让乌兰牧骑这面旗帜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全市11支乌兰牧骑均建成公益服务一类事业单位,每支乌兰牧骑配备人员达到或超过35人,各种专业配备完整,实现了队伍年轻化、专业化。
一年来,他们坚持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百团千场”基层演出1600余场次。以“解心结 促团结”“送文明 送欢乐”“以艺抗疫”为主题的基层服务演出达800余场次,宣讲活动200余场,文化辅导服务400余场次。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市230个嘎查村,342个基层服务点,惠及群众70余万人。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满枝头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能反映时代呼声、展现奋斗历程、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也为人民群众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一年来,乌兰察布市上下努力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建立精品文艺扶持机制,支持重大主题文艺精品项目创作,征集遴选60部精品文艺剧目入选重点作品库,拨付9部重点剧目创作扶持资金114万元。
重点打造舞台剧《草原母亲都贵玛》《战地黄花》;二人台戏剧《一个皮包》《小康路上新征程》;推出大型美术书法作品《蒙古马精神》《致敬伟人——百米书画长卷》;制作播出广播剧《都贵玛》等。其中,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小康大道》得到国家广电总局专项扶持,《草原丝路》《山里人》获得自治区文旅厅专项经费支持,广播剧《花拉村的大喇叭》列为自治区广电局委托创作资助项目。
好作品发出好声音,赢得广泛赞誉。工笔重彩连环画《都贵玛》被上海《新民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三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集宁战役》入选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精品文艺重点创作名录;《山里人》《英灵的追思》《军民鱼水情》等3部现实主义题材剧目入选自治区优秀剧目巡演名单;重点文学剧本《红山口的回响》《大榆树下》入选自治区重大文艺选题项目;电视连续剧《国家孩子》荣获全国百部优秀电视剧等奖项。
群众文化活动让幸福生活更精彩“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似火的六月,山城飞歌,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乌兰察布市广泛开展了“永远跟党走”“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和“舞动北疆”全区第四届广场舞大赛,参与人数达30000多人。其中,《唱支山歌给党听》快闪录制,获得网络点击点赞100万余次。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棉被,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6月9日,由乌兰察布市艺术剧院晋剧团排演的红色经典晋剧《半条棉被》在集宁红色战役纪念园景区剧场上演,为庆祝建党百年开展红色剧目演出季活动拉开了帷幕。据了解,演出季推出《刘胡兰(庙中)》《半条棉被(选场)》《英灵的追思》剧目,累计演出达80余场次。
此外,“唱起家乡的歌 爱上乌兰察布”城市优秀歌曲评选和线下展演活动也在2021年夏季火热进行,活动共评出城市优秀歌曲10首,原创歌曲20首。
在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中,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盈起来,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乌兰察布市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性歌咏活动。(来源: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
文化交流树特色文化品牌“现在向大家推荐的宝贝是内蒙古兰格格酸奶,在线秒杀活动开始,大家要赶快行动起来。” 在“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2021年乌兰察布文化旅游推介会的直播现场,主播们通过多种直播平台向全国各地的网友推介乌兰察布市旅游文化资源,110多种名优土特产、特色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面向全国销售。
同时,央视《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乌兰察布专场推介文艺宣传、马文化和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中国创业创新第五次博览会暨中华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发展大会、“话说京韵 墨润北疆”京蒙文化交流东城区专场活动……一系列广渠道、多层面的文化交流不仅拉动农商文旅消费,振兴本地经济发展,更展示了“塞上通衢、草原云谷”乌兰察布的城市形象。
为更好塑造具有乌兰察布市特色文化品牌,乌兰察布市专门设立“乌兰察布文艺”官方抖音号,上传30余部本土文艺作品,点击点赞量超百万。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之花开得更盛走在乌兰察布市的大街小巷,一股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文化馆里,舞蹈爱好者在老师精心指导下,翩翩起舞;图书馆里,读者静心阅读,汲取知识营养……
随着“四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乌兰察布市4家基层文化单位入选自治区第六届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先进集体,老百姓有了更多汲取知识、享受闲暇时光的最佳场地。
抓好基层文化服务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基石与关键。一年来,乌兰察布市以农村牧区和城镇社区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共建共享。与此同时,各旗县市区及农村牧区年均开展大小型公共文化活动30000余次,群众受益率达到95%。良好的基层文化氛围,让群众从文化“温饱”逐步走向文化“小康”。
此外,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共建设完成31.14万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24%;累计建设 “村村响”播出平台11个,覆盖全市共94个乡镇1321个行政村;广电网络光缆干线全部通达行政村,网络传输全部开通。
在第五届中国创业创新博览会暨中华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大会活动现场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来源: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
深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画出完美上升线今年暑假,家住北京市的小闫带着家人来到乌兰察布市,骑马、泡温泉,看演艺,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走进乌兰察布,才发现这里是一个草原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并存的神奇之地!”小闫一家认为不虚此行。
良好的口碑源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2021年,伴随着《乌兰察布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纲要》和乌兰察布全域文化旅游地图的“出炉”,全市积极打造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区,通过发挥特色、合作开发,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目前,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红石崖马文化基地、林胡古塞生态旅游度假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民族演艺宫、凉城县岱海温泉冰雪小镇木兰文化园、丰镇市隆盛庄镇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等均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与此同时,《蒙古马颂》落户集宁区,乌兰察布市与博纳影视集团和内蒙古电影集团达成建设影视小镇合作意向。
今年6月,察哈尔毛植毛绣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为抓手,一系列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举措,以及不断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制度,为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发展开发出一眼“活泉”。
同时,乌兰察布市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全市各级文明委成员单位和文明单位包联共建机制,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推进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实施方案……种种改革措施的落地带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乌兰察布市全年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注册主体数量增加10%,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产值同比增加15%,文化业态总产值占全市GDP首次超过2%。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设立登记、文化产业单位核实认定工作有序开展,入库重点文化企业达300家,5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自治区项目库。
如今,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正在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着更多萃取精华、赋予新意、形式多样的文化精品和活动,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正在讲述着乌兰察布幸福故事,涵养着新时代乌兰察布人的精气神。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