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蒡蔸朗”与文山
原标题:“蒡蔸朗”与文山
距今约6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三个强大的部落,即地处河套内外的黄帝游牧部落、定居渭水流域的炎帝农耕部落、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三苗农耕部落。
一场具有旷世之战一说的“涿鹿之战”,改变了我国人类始祖“三分天下”的历史格局。战败后的三苗举族迁徙,开始了长达上千年的颠沛流离生活。如今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皆成为了苗族国内迁徙的多个落脚点。最后大批量的苗族从贵州西部山区川黔滇交界处南迁进入云南的开化地区,定居现在的文山州境内。
据史料记载,苗族迁入文山,是从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至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历经大约500年的迁徙时间。而文山就成为了国内苗族迁徙的终点站,也是苗族流向国外的起始点。
经历过长期的迁徙磨难,苗族人民靠自己的聪明智慧,一路耕耘和放飞着苗家人的希望和理想。对“彩云之南”的边陲重镇——文山,苗族人民情有独钟,因为这片神奇的红土地,让苗家人停下了沉重的脚步,留下了苗家人的根,也承载了苗家人的爱。一个带有浪漫色彩的“蒡 蔸朗”之称由此而生,诠释着苗家人对文山的深厚情怀。
对“蒡 蔸朗”的解说,有许多版本,如“火花四溅的地方”“花开的地方”等,但笔者比较赞同文山苗学专家侯建先生在2013年5月19日《文山日报》上刊登的《“蒡蔸兰”,东南亚及欧美苗族的迁徙 地标》中对“蒡蔸兰”的注释和研究,后侯建先生在其他文章中一直对“文山城”在苗语表述上使用“蒡蔸朗”三个字。正如侯建先生分析研究的,“BANGX DEUS LANGS”(苗语音:蒡蔸朗),意为鲜花盛开的城镇。因为,在苗语中,“langs”(苗译音:朗)是城镇或小镇的意思,并非城市之意,“ndrongs”(苗译音:仲)才是城市之意。“地方”在苗语中称其为“deb qiuk”(苗语音:“地球”或“得秋”),而“蒡蔸朗”中并没有“deb qiuk”一音,故“蒡蔸朗”被翻译为汉语“火花四溅的地方”“花开的地方”略为不妥。
那苗家人为何不将“文山城市”或“开化城市”称为“Bangx Deus Ndrongs”而称为“Bangx Deus Langs”(“文山镇”或“开化镇”)呢?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土归流,按全国统一的建制设置开化府。从明代记录的临安府辖教化长官司(今文山·砚山)来看,当时文山、砚山等地是需教化之地。从“教化”到“开化”可能就是这种说法。清雍正八年(1730年),开化府下属的通判增设一县治,定新设县名“文山”,直属于同城而置的开化府管辖。几百年前,苗族人迁来文山时,文山只是盘龙河岸边的一个小镇,属于偏僻蛮荒混沌之地,此地被起名为“开化”,肯定希望将来会是一个文明、先进、和谐、幸福之地。同时,因过去各民族之间没有便捷统一的语言文字等交流方式,致使苗族群众对汉语的意境理解不深,故采取以谐音来理解的方式,将“开化”理解为“开花”的意思。
按汉语语法,苗语的表述应该是“deus bangx”(开花),但苗语则说成“bangx deus”(花开),这是苗语语法和汉语语法的区别所在,因为苗语语法一般是定语在前,主语在后,而汉语语法则是主语在前,定语在后。因此,汉语的“开化城”自然就变成苗语的“花开城”之意,并且在苗族民歌中还经常出现“bangx deus kaib huab langs”(花开开花城)的词句。所以,Bangx Deus langs 在苗语中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严格意义上说,今天的文山城,按苗语对“城镇”一词的表述,应该改称为“ndrongs Bangx Deus”(城文山)或“Bangx Deus Ndrongs”(文山城),但苗家人还是习惯称为“Bangx Deus langs”(文山镇),这也许除了习惯祖辈传承之说外,与苗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分不开的,因为被称为“鲜花盛开的城镇”一定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地方。
而流向国外的苗族也一直只知有个“蒡 蔸朗”,而不知有个“文山城”,他们回望祖先的聚焦点是落在“蒡蔸朗”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蒡 蔸朗”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而已,她已经成为了苗族人民厚重情感的寄托,更是苗家人偌大的精神后花园。
资料来源《钟秀文山》/作者:黄利
编辑:吴小梅
审核:陈家媛
郭强
主编: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