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人才总量显著增长、素质大幅提高、结构持续优化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总量显著增长、素质大幅提高、结构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发展效能全面提升,云南正成为人才创新创业、建功立业的热土。
人才引领发展作用充分发挥。云南省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程,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日益完善。目前,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9家,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人才政策体系更趋完善。着眼长远发展,云南省先后编制了两个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云南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和系列配套政策,形成了以规划为引领、《意见》《办法》《措施》为支撑、系列实施细则为补充的“1+3+N”政策体系。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2014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着力解决人才管理行政化官本位倾向、人才评价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身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见效难等问题,在编制使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充分放权,“放权、松绑”意识深入人心。
人才引育力度不断加大。云南省坚持外引和内培并重、刚性和柔性引进并举,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以项目化推动为方式,有效提升人才数量和质量。省级每年投入40亿元,大力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率先在全国系统化启动“柔性引才”工作,在大理、腾冲、西双版纳、普洱、丽江建成5个云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在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设置“招才引智”工作站,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16名院士、200余名省外高层次人才在滇服务。全省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重点实验室107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66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4个,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前沿领军人才。2012年到2021年,云南省人才资源总量从357.15万人增长到611.08万人,2017年、2019年和2021年,云南连续3个增选年度共有7人入选“两院”院士,位居西部前列;204人入选各类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
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聚焦产业强省建设,实施“园区人才支持计划”,在招商引资中同步配套开展招才引智,聚焦重点产业和产业链,摸清产业人才需求,制定发布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制定云南省现代产业领域新增本科专业认定评估方案,征集发布重点产业科技成果供需目录,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乡村振兴,启动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组建农科服务团153个、边境小康村科技特派队60个、企业科技服务团153个,派出专业技术人员10000余名,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人才宜业宜居生态持续优化。云南省完善高层次人才个性化服务,根据13名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情况,制定“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方案。制定“人才安居三年行动”和省级人才公寓建设方案,州(市)建成5000余套人才公寓。发放“兴滇惠才卡”,一卡集成子女就学、医疗保障、交通出行、税务服务等12个方面的30余项服务事项,为人才提供多场景、全链条精准服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愈加浓厚。
迈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云南省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才新高地和区域性人才中心。(记者 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