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文化出口的“自贡样板”
自贡彩灯 点亮世界
自唐宋年间,四川自贡便有新年赏灯的习俗,至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集西南民俗、民风之大成的灯会。延续至今,自贡彩灯发展成为每年长达数周的年度娱乐活动,平均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自贡彩灯已由自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过去的自贡彩灯,使用丝架及裱糊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为了“走出去”,自贡彩灯不断探索,将瓷器、玻璃等特殊材质相融合,并在光源、艺术造型上进行不断创新。今日的自贡彩灯,突破传统,正朝着精品化、国际化快速发展。
2019年,自贡在33个国家,80余个城市举办灯展共102场次,实现文化出口4211万美元,文化服务出口2261万美元。
2020年,自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与6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全年境外办展50场,实现文化出口2739万美元。
2021年,自贡推动彩灯“进家庭、进社区”的同时提速打造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组建国际市场拓展团队,实施“彩灯走出去”全球营销计划,加快恢复彩灯文化出口,力争文化服务贸易出口增长20%以上,加快建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示范城市。
铁丝和丝绸,构筑着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像全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彩斑斓的世界。现如今,自贡彩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一方面,自贡开启“灯会+”模式,助力非遗产品、美食等产品“借灯出海”,构建“走出去”对外格局;另一方面,自贡将彩灯产业纳入整体规划,依托彩灯产业实现城市转型升级,打造中华彩灯大世界、灯饰照明产业园等相关产业链,促进彩灯产业全面发展。
千年盐都 开放大地
近年来,自贡提速打造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快构建“一总部多园区”发展格局,将自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总部落户于“老盐场1957”并建成基地展示展览中心,推动彩灯文化创意产业园、土陶文创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自贡,正以开放的姿态,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自贡,因盐而兴,其开采井盐已有 2000年的历史,可上溯到东汉章帝时期,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其井盐遍销于川、滇、黔、湘、鄂诸省。故自贡又被称为“千年盐都”。作为全国首批、四川唯一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自贡利用自身优势,连接中外,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着其独特力量。
在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大背景下,自贡将盐业文明融入到新型文化产业,促进转型升级,使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走向世界。自贡在老盐场1957原址上实施更新改造,新增咖啡馆、餐饮大厅、画廊等场所,既保留了老建筑原有形态及结构,又融入现代元素和功能,“老盐场1957”由原本的现代工业转变成新型文旅产业,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
自贡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特有的“盐龙灯食”,正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自成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后,自贡依托文化为经济赋能,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播,通过多种形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盐帮美食……润物细无声,却又沁人心脾,自贡便是以这样的方式向世界展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以彩灯、恐龙为代表的自贡文化“走出去”效果明显,截至2019年,自贡彩灯出口额占四川文化产品出口的一半,足迹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仿真恐龙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统戏剧、盐帮美食以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正在阔步走向世界。
自贡通过创新文化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其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同时也摸索出一批适应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在提高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助力贸易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未来,自贡将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建设,努力把文化产业变为全市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共发展,把自贡建设成为在全省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强市,使自贡的“盐龙灯食”走向世界,提升传播水平,成为四川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力量。(刘曼婷)
责编:叶壮、王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