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视“频道声”丁文山:自媒体时代给了“声音”更多的可能
伴随5G时代的到来,各类短视频平台迅猛崛起,广播剧、有声书和播客等音频产品也一跃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潮流,衍生出网红博主、游戏主播、短视频美文配音、有声读物等多种与声音息息相关的新兴职业业态。
在新媒体环境下,移动互联网音视频平台的自媒体人既包含广播电视等传媒领域的从业者,也包含了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但具有某些垂直领域知识、技能的名人或专家以及草根主播。这说明在新媒体时代,更多的普通人,也能通过寻找到声音形象和产品的结合点,也可以迅速崛起,让自己的声音具备音视频时代的价值,借助互联网成为发声者。这表明,有声从业者的标准也从以前的高门槛变为现在的“低门槛”。
自媒体时代给了“声音”更多的可能
丁文山,1998年大学毕业进了湖南文艺广播电台开云网页版部担任播音主持,2004年受邀进入湖南卫视担任频道声音,是中国内地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卫视专职频道声,湖南卫视的台标、呼号、宣传片等所有标志性配音,都来自丁文山。他也目前中国最知名的电视配音员与青年语言艺术家之一,深得广大同业和受众认同、喜爱和赞誉,他的声音不但走进全球亿万观众家中,也渐渐引起了播音主持学术界的关注。
这些年来,“快乐中国,湖南卫视”的宣传语因为丁文山的声音愈发深入人心。随着《声临其境》等节目热播,声音艺术愈发受到重视,对此,丁文山深感欣慰。
“在我看来,配音工作是一门艺术,工作时面对一份文稿,会考虑怎样把文字变成有温度、有感情、有气氛的作品,这个创作过程是充实而快乐的。”丁文山表示,“我的作品能被大家喜欢,是一件非常让我快乐的事情;同时,我的工作能被大家认可,这也证明大家对于有声行业的认知进一步深入。”
在声音行业20多年的实战经验的丁文山近些年来也注意到,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在线音频行业的高速发展,各种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也让越来越多与众不同的“好”声音被听见被喜欢,人们对于好声音的需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而是在有声书、短视频、广播剧、美文、儿童有声绘本、深夜电台等行业中迸发越来越多的生机。
与此同时,他也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对好声音心生向往但却求学无门。“我多个社交平台经常都会收到各地网友关于声音、关于各种配音技巧的疑问,但碍于时间有限,我没法给大家一一回复,所以我也时常在想我能做些什么。”
借助于日益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他的设想逐渐有了实现的可能,在互联网教育逐步辐射的背景下,丁文山选择与新职业在线教育平台十方融海合作,入驻要火声音学院,从一名声音工作者成为了一名声音教育者,与核心教研团队共同打造普通人的声音教学课程,致力于为更多人创造职业新可能。
好的声音需要更需要后天的训练
对于声音人才需求是否存在缺口这一问题,丁文山给予了一个肯定答案。在他看来,因为现在大众对于好声音需求的多元化,所以对于从事声音行业的人才的需求也变得很多元,不再像过去一样千篇一律的需要字正腔圆的学播音主持的人才。
但同时,他虽然同意在庞大的市场需求的催化下,声音经济已经不再是播音专业人士的专属阵地,但他也同样认可普通人若不经过专业培训仍难以把握这个声音经济下的时代机遇。
丁文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进行解释,在他看来,声音艺术、配音不是简单的模仿。、他提到,自己的工作是琐碎的。一杯茶、一个话筒、几页文档就是日常状态,虽然看起来枯燥,但是为宣传片配音并不是简单模仿,“不能拘泥于所谓的套路和格式,而是更多加入自己的思考、观察,哪怕同一句宣传词,在不同的场合都要做出细微的改变。”
“我的工作是专门给宣传片和专题片配音,从大类来说属于配音,但跟影视剧角色化配音不同,更不用说如今市场经济下产生的的多种声音经济形态,没有针对性的训练,难以胜任。”
至于如何去锻炼提高配音技术,丁文山也有自己的观点,“我觉得‘频道声’也好,其他的配音也罢,声音艺术工作者最重要在于,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有自己思考的创作实践,比如拿到一个作品,不要第一反应去搜索作者背景等等,很多时候这些都是杂念 。拿到作品后,首先尽自己能力去理解,不要畏手畏脚不敢去表达,当你开口那一刻,你就接近成功了。”
丁文山也多次感叹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给了他能通过互联网成为一名声音教育者的舞台与机会。虽然在提及国内声音培训行业现存问题以及一些用户对声音培训行业的差评时,他颇带凝重,但他也表示,目前声音培训行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作为新兴行业的声音培训所难以避免的,“我们确实是有学员最终的学习结果不尽如意,也有一些学员最终没能坚持下来选择退费,但我也看到我们更多的学员通过声音培训重新建立了自信心,改变了生活状态甚至找到了新的职业生涯。”他相信,给行业一点时间,会有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