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高原古城之肺湿地拉萨自然保护区
原标题:呵护高原古城之肺
入夏后,拉鲁湿地碧波荡漾、绿草萋萋、水鸟翔集。沿步道悠然漫步,颇有“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意象。生活在西藏首府拉萨的市民,因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让这般如诗如画的美好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城区西北方向,平均海拔3645米,保护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又是首府城市的腹心区,能有这么一大片天然湿地,让不少人感到诧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拉姆次仁表示,拉鲁湿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与高原生态和谐共生的生动诠释。
拉姆次仁坦言,由于拉鲁湿地位于城市之中,如何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使其免受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拉萨的城市发展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便开始有意识地对湿地进行保护。”拉姆次仁说,长期以来,拉鲁湿地持续开展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改善了拉萨气候,增加了空气湿度和含氧量,因此被称为“拉萨之肺”。在大家用心用情呵护下,高原古城得以尽情“深呼吸”。
据了解,1995年,拉萨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成立;1999年,拉鲁湿地获准建立西藏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颁布实施;2005年,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0年,西藏出台《拉萨市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并于2018年进行了修订。
“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投入约6亿元实施了拉鲁湿地一期、二期、三期保护工程和‘三渠一河’整治工程。”拉姆次仁说,特别是随着湿地核心区生态搬迁、保护区扩展、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区防护林绿化、巡护步道建设、补水系统改造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主要动植物种群和生物资源都在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近年来,湿地北侧536亩沙化、干化土地得到补水,湿地水域面积扩大三分之一,水位平均上升了3厘米。湿地现有野生动物195种、昆虫101种,植物由原来的332种增加到395种,新发现鸟类43种,越冬候鸟也明显增多。”对保护取得的成效,拉姆次仁如数家珍。
按照“生态保护成果与市民共享”的生态发展理念,2020年起,每年5月至10月拉鲁湿地边缘部分巡护步道对市民开放,为大家提供了更多近距离亲近自然、了解湿地的机会。
湿地开放后,58岁的拉萨市民刚祖便成了这里的常客。“我从小就生活在拉鲁湿地旁边。以前我在这里放牛牧羊,也有人在周边私搭乱建,无序利用让湿地受到了伤害。好在当地党委与政府及时制止,对湿地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修复措施,不然这样的美景今天恐怕是看不到了。”刚祖说,“现在,节假日我和家人都喜欢来拉鲁湿地散步,特别是小孙女非常喜欢观察湿地中的各种水鸟,在这里她学习了解了不少新知识。”
“丰茂的水草、绚丽的野花、成群结队的鸟儿,身处拉鲁湿地之中,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高原。距离城市中心这么近,能够把这么一大片天然湿地保护得如此之好,为拉萨人民点赞!”慕名前来拉鲁湿地观光的浙江游客万鹏程说。
大家对拉鲁湿地景色的赞许和对保护成果的肯定,也让央金等35名湿地巡护员由衷感到高兴。“我们每天在湿地行走2万多步清洁环境、安全巡护,为大家提供服务。看着湿地越来越美丽,我感到一切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央金说。
绿荫掩映中的步道,三五成群的市民游客行走其间。他们时而拍摄近旁嬉戏的水鸟,时而远眺巍然屹立的布达拉宫,走累了在旁边的座椅上小憩,尽情享受着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如今,拉鲁湿地持续发挥着水源涵养、调节城市气候、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和含氧量、平衡地下水位等功能,在促进拉萨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也成为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申请资金实施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提升工程,建立以鸟类监测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自动化监测平台以及科研中心、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持续呵护好‘拉萨之肺’。”拉姆次仁说。 (经济日报记者 贺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