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文化遗产连载】之三十八天后宫遗址
天后宫:从贵港出发去看海
前几年,即北部湾经济区被上升国家级区域时,除南北钦防四城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经济区域的主体外,其他毗邻地市也都想挤进这一新晋国家级经济区俱乐部想来捞取些国家级优惠政策,最后形成了“4+2”区域,4即南北钦防,2即崇左、玉林二地,为4的“左右两翼”,这样整个广西区划版图的南部都被涵盖进来,而贵港则连侧翼也挤不进来。北部湾代表的海洋,在前几年往南奔向海洋的冲刺过程中,贵港似是落败,让人感觉贵港似与波涛汹涌的海洋无缘。
北部湾经济区擦肩而过后不久,贵港理所当然地名正言顺的成为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算是挤进了“国家级”区域(2009年国务院将广西分成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三个区域)。位列西江经济带,让贵港似乎回归到了原先的起点-向东。但事实上,历史上贵港的扩张或者说融合,从来都不是纯碎的或者说偏重于某一单个方向,贵港除了东西奔腾的郁江这条古代郁水干流大江外,还汇集了多个方向:
往西,连接茶马古道的这条国际贸易商路自古滇国时代起即通过红水河、左右江自西往东渗透,如今残留的时代印记即是贵港出土的铜鼓,大多是明显的石寨山型(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出土的为典型代表),亦即滇国风格;
往北,众所周知了,连接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湘桂运河至秦代起使得北方中原文化,以及浓郁的南方楚国文化随着漓水-郁水挥师南下,所向披靡;
往东,就更不用提了,这是许多桂东南区域民众所津津乐道的“广府文化圈",明清两代是粤商西进的鼎盛期,也是现如今贵港民众祖谱上最开头的那句“祖上自广东珠玑巷迁播……落籍贵县……开枝散叶”;
往南,却是许多人会忽略的,往南,是贵港除沿郁水东通大海之外的另外一条奔向海洋的坦道:源于浦北县的武思江从六万大山余脉葵山起源自南往北在贵港思杯注入郁江,为贵港市辖区境内郁江径流量最大、长度排名第二的支流(长度排名第一的支流是鲤鱼江,但如果不分行政区划,武思江自源头起至注入郁江的长度远超过鲤鱼江),1958年修筑武思江水库后,武思江已不能通舟辑,结束了武思江自古上溯源头可通帆船的历史。从郁江溯武思江而上,穿越六万大山峪口,从贵港木梓天王山陆路到合浦,或者沿合浦水(今名南流江)而下,通向的是即广西那一片海-北部湾。往南的这条郁水-武思江-合浦水出海通道历史上的汉代伏波将军马授走过,纵横海陆丝绸之路的国际商旅团队更走过,贵港与合浦两地遗存的伏波庙,以及两地汉墓中出土的域外泊来品如玛瑙、琉璃、水晶、琥珀等,还有贵港出土的胡人陶俑等文物,都折射出那一段商旅汇集的海外贸易历史。六万大山,是郁江水系与独流入海的南流江水系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这道横亘于贵港南部的分水岭,留下许多峪口陆路通道,辗转一直往南的水路(从郁江支流武思江溯江南下,顺合浦水南下)到达古代海上丝路始发港之一的合浦,这是贵港出海最近的一条道路。苍海桑田,这条出省界间通大海的海路早已式微,遗存下来的仅有在博物馆里静置的泊来品默默讲述那一段尘事。这些历史往昔尘事,是以源自贵港本土的主体西瓯文化,融合交汇了西部滇的青铜文化、北方的楚文化及中原文化、东面的南越文化广府文化,以及被人谈忘的来自南端海洋文化的涛声。
在先秦时代,贵港有“十万西瓯聚啸南江最上游”,这个远古时代的代表性遗留物即是那艘在广西自治区博物馆位列镇馆文物之列的独木舟,即出土于市区南江村。
在秦汉时代,岭南初开三郡,合浦(合浦郡治)-贵港(郁林郡治)-广州(南海郡治),三地均出土了同时期大量汉墓群,都有丝绸、陶瓷以及玛瑙、琉璃、水晶、琥珀等这类欧非地区的泊来品,展现了中西方海外贸易的繁盛,而贵港位居合浦郡、南海郡之中,互为倚角:贵港东通郁水与南海郡相连,南溯武思江,通过木梓峪口陆陆路与合浦郡水陆相通。值得一提的是,贵港汉墓群与合浦汉墓群都出土了“金饼”这一当时国际贸易直接支付的硬通货,可以断定合浦港这一汉唐海上丝路通往中国内地的北上通道必经贵港,贵港作为海陆丝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往北最近北限起码为长沙,长沙马王堆汉墓与贵港罗泊湾汉墓除了出土丝绸外,还都出土了“象齿”这种典型的东西方贸易交往的标志性商品,以至有学者判断,贵港乃合浦港往北通往中国内陆腹地的必经之地。
妈祖,又称天后,乃海上保护神,源起福建莆田,自宋元起为闽台、广东沿海民众所信奉,后于明代被明廷官方敕封为“慈仁普济护国安民明著天妃”。天后宫、妈祖庙是海上丝路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是南方海洋文化必不可缺少的元素。西江沿岸诸城多为供奉河神龙母,但天后宫、妈祖庙却相对较少。贵港市区在历史上曾有二处天后宫,据民国县志记载,一处为祖天后宫,位于“县城西门外江滨,清同治间重建,有陈锡钧重建祖天后宫碑,民国十七年改建兵房”。另一处为天后宫,位于“县城东门外江滨,清同清六年重建,今为禁烟检查所”。光绪县志有记载,邑绅陈锡钧《建祖天后宫碑略》有云:“吾邑祖天后宫建于城外西隅,由来旧矣,创自有明万历年间姜贰尹所建……”据此,贵港位于西门外江边的祖天后宫创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 - 1620年),后于清同治年间重建,民国十七年(1928年)被改建为兵营,延绵超过三百年时间,另一位于东门外江边的天后宫,也同于清同治年间重建,也同于民国时被改作他用。现如今,按照清民两县志中的记载和描写,均已无法找到这二处天后宫的遗址,更无论残墙断垣了。所幸的是清民两县志为贵港留下了天后宫的确切记载,这二本地方志的记录让今天的贵港人知道,贵港民众除了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外,以及供奉河神龙母、三界公等诸仙外,还有信奉妈祖天后这位东南沿海的海上保护神,这种信仰背后的群体是代表走在时代前列的这个群体: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弄潮儿,也正是始于元明盛于清民的“下南洋”潮流,让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形成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天后宫”。
十年前,宾阳人马加爵君说,“到贵港去看海”。许多人对此饥笑甚多,E言觉得其实也没错,“到贵港去看海”可意解为“从贵港出发去看海”,
2011年主讯期时的郁江,贵港城东震塘段。
同上
2012年枯水期时的郁江南岸。高楼处即为贵港城内风水绝佳地-原县衙县署地。此处也是临近东门,如今的东门外江滨除了大东码头,早已无觅天后宫遗迹。
位于西门外江滨的西门桥小渠,流经的小石拱建造年代无考。位于县城西门外江滨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祖天后宫更是无迹可觅。
【杨旭乐文/图】
原文地址:贵港文化遗产之三十八 天后宫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