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丨甘肃总队白银支队破除和平积弊树立实战思维记事
莫因“戏份过多”养成盲目自信
——甘肃总队白银支队破除和平积弊树立实战思维记事
中国甘肃在线讯(张倚铭报道)“1名‘暴恐分子’劫持2名‘人质’。现命令你分队迅速展开处置。”不久前,甘肃总队白银支队机动中队练兵场上,一场车辆反劫持战斗演练拉开帷幕,特战排三个班各自成组,利用模拟电子对抗系统,比拼在最短时间内解救“人质”。
当二班和三班采用突击战术手段,分别以37分钟和39分钟完成任务后,一班狙击手宋斌悄悄对战友说:“不用全班出马,我一个人就行,直接从远处的高楼来个 ‘首发命中’。”演练开始后,宋斌未经请示就脱离指挥,独自向远处高楼奔去。不一会儿,“暴恐分子”头部的电子感应器被精准击中冒起蓝烟,用时仅8分17秒。
“宋斌贸然行动,一班排名最后。”中队长张雪松宣布评定结果后,正准备庆祝胜利的宋斌愣在了原地。不少官兵对结果提出质疑,就连二班长薛坤也为宋斌鸣不平:“中队长,宋斌完成任务用时最短、效率最高,第一名当属于一班。”
“如果你面对的是真正的暴恐分子和人质,你还会选择从远处的高楼狙击吗?如果暴恐分子情绪暴躁,你还敢果断击发吗?如果车窗玻璃较厚且全部封闭,你敢保证子弹能穿过玻璃精准命中吗?”张雪松没有立即解释,而是连抛三问,引导大家反思复盘。
“我们平日练的就是‘一枪毙敌’的能力和敢打必胜的勇气,别说百米,就是再远一些的距离我也敢保证一枪命中。”宋斌带头表明决心,一些官兵也表示支持。
“我们不能拿人质的生命冒险,应该选择最合适的行动方案。”“实战中,我们不仅要看能力勇气,更要有周全考虑,不能单打独斗逞英雄。”……有的官兵表示,宋斌的行为并不可取。
现场唇枪舌剑之际,张雪松决定由自己充当“暴恐分子”,在公交车内劫持“人质”再次展开演练。
宋斌等14名特战队员依次上阵,再次尝试依托远处的高楼“一枪毙敌”。不料张雪松扮演的“暴恐分子”行动变化莫测,14名特战队员中仅3名一枪命中,其余9名脱靶、2名击中“人质”。
这样的结果令在场官兵大吃一惊。张雪松趁热打铁总结道:“‘一枪毙敌’是每名官兵必须锤炼的制胜本领,但实战思维更是每名官兵必须秉持的基本素养。演练中,‘暴恐分子’戏份过多、参训官兵自大自满都是实战思维淡化、能力不过硬的突出体现。战场瞬息万变,我们既要果敢自信、分秒必争,更要周密研判、顾全大局。”
宋斌再次仔细观察现场环境,羞愧地低头说:“如果我选择与战友协同作战,抵近至更合适的山坡进行狙击,结果就会更有把握。”
不为单打独斗的“一枪毙敌”喝彩,而是深刻剖析理解“练与战”的辩证关系。事后,支队党委“一班人”进一步反思发现,随着实战化军事训练的强度增大、内容增多,许多官兵能力素质跃升,容易滋生“他人不强我最强、掌握套路就能赢、只练不研图虚功”等错误思想,如果不及时纠偏,将产生练战脱节的恶性循环。他们举一反三,引导官兵围绕“个人过硬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辩证关系”“如何培育实战思维”“如何增强红蓝对抗战斗性”等话题展开讨论,“蓝方行动迎合红方”“方案推演理想化”“情况处置脱离实际”等9类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具体问题一一浮出水面。
随后,该支队组织作训部门人员和优秀教练员成立问题攻关小组,结合近年来相关演习及兄弟单位反恐实战的经验,两次召开交流研讨会,总结形成了《对标实战破解训练思维“陷阱”》《不同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方法手段运用》等6篇教案,着力解决官兵实战思维弱化、对抗演练固化、作战手段单一、综合研判片面等方面的10余个问题。同时,他们制订《白银支队和平积弊大起底活动实施方案》,梳理总结出“在演训中穿插情况诱导”“蓝方出其不意小技巧”“增强议战议训实效”等30余个提升实战性、对抗性的要点手段,不断助推演练融入实战,帮助官兵树牢实战思维、提升打赢能力。
吃一堑,长一智。宋斌逐步厘清了“个人成长与团体共进”“个人能力与胜战差距”的关系。前不久,一场山林地捕歼战斗演练在野外陌生地域打响。侦察组发现3名“暴恐分子”藏匿于数百米外的岩石背后,宋斌综合分析地形、时机、光线等因素,带领狙击组绕至侧方高点狙击。这一次3名特战队员枪声齐响、准确命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