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头这座城市怎么样”的旧回答(2)
从位置上来说,包头是个依山傍水的城市。
相比呼市和伊盟,包头的市中心离黄河更近。再加上流经城市的几条小河流,几个滨河的湿地,加上城市的人工湖(石拐矿区也许还可以造出来一个湖……),能缓和一点西北干燥的空气,城市也多了一点灵动的感觉
呼市有个南湖吧……但是近郊好像只有这么一个了
(在这里没发邓家营子后面那片未开发的湿地,奈何我不在家,网上也找不到图)
同时,作为内蒙古城市,哪怕远离草原,也不能没有草
赛罕塔拉公园和奥体公园。虽然比不上草原的辽阔,但是匿于市区中心,也是一道“大隐于市”的风景。里面每天少不了锻炼身体的人,对于跑步和骑行爱好者,包头是个好的选择(PS:印象里,南京玄武湖公园不能骑车吧,了解的老铁麻烦告知下)
想说一点山,但是内蒙的山土少树也少,似乎只有岩画算作特色了
“大格局,小眼光”包头的城市规划格局很好,但是也仅仅是格局方面。城区之间的间距很大,而且铁路线以南,尤其是西南方向留下了足够的拓展空间。也保证了城市的发展上限
离旧城(东河)10公里有余的新城(青山昆区),离旧市委7公里远的火车站——在建国初期是超前的设计,也是送给城市未来最好的礼物
但是仔细推敲,城市中很多细节是有问题的
我们先推想:因为城市规划分散,人不够密集,所以公交不是很好的出行方式。又没有地铁,人们自然热衷于开车出行。马路占据车流量,商厦既要车流量又要停车位(开着车的时候,谁愿意再额外步行一公里去逛街?)目前包头的商圈必须要有足够的马路保证车流量(甚至深入到商圈内部),还要保证足够的停车位。但是没人在乎这些,只在乎建商厦,结果困住了想购物的人,也困住了商圈的发展。看看包百对面的商厦,我都不记得上次逛去是哪一年
直接结果就是:一个个“商圈”过于拥堵,停车位永远紧缺。万达、包百(乌兰道一段)、花苑、娜琳,经常一天一堵,一堵一天。而且这几个地段的商圈根本不算成型,规划一团糟,没有发挥一个商圈应有的价值……简直是令人窒息的操作。沼潭附近正在建一个高层商厦,现在在打地基。很不幸,目测下一个拥堵区域就是它了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由于拥堵,没人愿意去花时间逛太多商店。商圈很难完全开发。位置不好的商厦/店铺生意并不好。比如包百那个叫做“东方明珠”的“商厦”,现在是苏宁吧,但是苏宁西边的小店谁会去逛呢?那个位置以前是老市公安局,里面有一个带凉亭的小花园。其实留下花园,其余位置安排成停车位,甚至未来设计成地铁口,其实还是十分完美的。规划专家留下的一手好牌,竟然被达成稀巴烂
(那房地产商为他梦想中的大厦起了这个山寨名字,甚至打了可以搭起十八层高楼的地基,最后只盖了三层吧。个赤佬)
还有东河。旧城区的发展本身和新城区不同:好比一个做加法,一个做减法。不明白这一前提,很难让东河发展起来。要不是北梁改造,真的很难想象还要耽误东河多少年
而且地铁的规划太局促了,南京地铁能把城市连城一片,但是包头的规划没达到这种水平
移民城市包头的移民应该从清朝的晋商算起,但是大规模的移民是建国之后。49年6w人口,62年人口100w,移民数量可见一斑。而且其中很多人并非来自内蒙——方言分布便是最好的证明(图取自贴吧)
这张图也很好的体现了包头话岌岌可危的处境移民城市的包容性好,愿意接纳异乡人。籍贯是周边城市的、山西的、京津的河北的东三省的人占了绝大部分。比如我本人,家中四个老人都不是本地出生。我的许多同学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我还有一个满汉蒙回“混血”的同学,也许只有包头这种环境才会生出这样的人吧
同时移民城市有很强的叛逆精神。比如说包头人很接受海鲜,包头的海鲜店也很多。菜市场里卖茭白、儿菜的摊位也很多
我家甚至还做放胡萝卜的糊塌子,放西红柿的炸酱面……感觉会被北京同学打,所以大学四年没说
宜居城市夏天日均13~27°C,一般情况下不用开空调。冬天-13~-1°C,但是有暖气
比南方干燥,甚至比京津干燥。所以游客有必要多喝水适应几天。夏天中午洗衣服,午休之后就能干了;冬天开地暖会感觉干燥,无比干燥,干燥突破天际,干燥冲出宇宙……嗓子很可能不舒服
据说有一种特有的蒿草,引起许多人鼻炎?
年降水量不够高,冬天下雪不是很多
房价是呼包鄂里最低的,住房空置率似乎也是(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是基本实锤了)
生活节奏慢,有许多适合锻炼的地方
教育资源比较平均,没有超级中学,这使得初高中的排名在自治区不是很显眼,但是实力并不差。高校实力有待增强。
夏天八点都没天黑,但是只有跳广场舞的大妈,在外面疯玩在high的年轻人太少。难得有漫长的傍晚,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商业价值还有待开发。同时美食小吃还是少了一点(在此羡慕天津和武汉)
商圈没成型(前面说到了),高校质量一般。再加上城市主要靠工厂和科技企业发展的,服务业水平不高,更不用说互联网和金融了。许多北漂都是被这几个产业吸引的,在这一点上,目前包头是真的不如呼市(作为互联网人,我始终认为有办法在三线城市发展互联网产业……奈何全华北都像失了智一样)
总的来说,包头是座宜居的三线小城,尤其适合养生养老
人才,过去和未来讲到移民时候,总是要多啰嗦几句
包头的街上,常见的大多是来自周边地区、来自东三省(尤其是辽宁)、来自山东河北的移民后代,但是今天我想讲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
那就是来及京津、上海等地的移民
这些人很特别。他们有的是因为身份原因来到这里,有的是留下来的知青团体
而且其中大多人都不是等闲之辈
就我知道的来讲。消息来源都是身边的人。为了不打扰他们的生活,具体内容省略教育行业有祖籍北京的老师,似乎在八十年代更普遍。而且有知识分子背景。我听说过最神的是,九中以前一个李姓英语老师,是李鸿章的曾孙(害怕)资本家背景的北京籍、上海籍人士。据说他们的思维和眼界依然强过晚辈们还有一个群体,就是援建的工程师了。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少,而且籍贯更多样化。在当时的计划经济大环境下,不可能创造出像深圳一样的奇迹
但是对于一座三线城市,这一切都是人为的馈赠
对比其他西北城市,他们的故事让我愿意去相信“制天命而用之”
去年开始,二线城市开始疯狂抢人才。
武汉搞了一个“百万校友回汉”工程,请来雷军做带头人;同时众多二线城市争夺人才。送户口的,给补贴的,买房优惠的……不一而全。不管其目的如何(虽然我看来都是房产去库存),这一些列优惠很大地影响了三线城市人才回流。拼不过优惠,留不住青年,简直是灾难。三线城市经济会受之影响,进一步不景气,已经成为了他们必须要面对的尴尬事实
但是还有改变的机会。
----------------------------
(2020.2.13)今天看到一个很好的回答,作为上述内容的补充放在这里:
包头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如何?108 赞同 · 122 评论回答-----------------------------
如果想要改变,就必须认清几个事实:
0。 包头经济的新引擎是“人”(敲黑板划重点)
当然我指的不只是人才,还有人口红利。这是过大的城市结构和分散的市区决定的。一块一块的新城区盖了起来,但是需要有人去新区工作居住消费。如果有人去九原万达看一看,中午晚上依然是空荡荡的——这能叫什么新区呢?都快能唱空城计了
想要建新区,有住处可不够。最好是有写字楼,能提供给许多人工作机会
有工位,有工作,有点小钱,还有一点空闲时间——这是许多都市青年的生活写照。然而这种生活却离包头太远。呼市绿地领海虽然是公寓楼,改造出来的办公室难免使用不便,但是好歹是个有点模样的办公区。包头没有这样的区域,所以必须正视这种差距,甚至要比呼市做得更好。许多人有必要关注一下北京上海几个有名的写字楼区域究竟每天都在发生着什么。那里为什么能让包头的孩子们付着上千的房租依然不肯回家(哪怕三里屯不好点外卖,哪怕上地西二旗太挤)
最幸运的是,许多人都忘记了:对于年轻一代,长江以北的城市只有北京好找工作。这也就意味着许多城市的“人才政策”本身并不能解决年轻人真正的需要。一旦有一个城市能够解决万千北漂心头的痛处,就能够得到多的可怕的红利,甚至还可以带来良性循环根本停不下来。(得到红利的同时,很容易引发新旧移民的矛盾,尤其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矛盾。这就要看城市科普宣传的能力了)
1。 虽然传统的国企工厂的包头的骄傲,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单纯的工业(制造业尤甚)必然要面对“企业升级”的挑战。车还是车,铁还是铁,但是工业世界里的游戏规则都已经变化了。坚持老路是会失败的
企业要想胜出,十分有必要趁早了解和适应新科技,新方法
“未来制造业依靠的是数据,是服务业。服务业发展好的地方,新制造才会发展起来……未来10-15年,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痛苦将会远远超过今天的想象”——马云(2018.9.17,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同样的,对于营销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大关键。16年3月虎嗅有一条开云网页版,玛莎拉蒂在天猫旗舰店用18秒卖出100辆SUV。这是标榜“高端”、“新锐”的特斯拉没做到的,同时更是许许多多4S店营销模式做都不敢做的梦
我们的眼光局限于重工业,但是重工业的下游也是一个很大的关注点。钢材产的再多,总不能永远自满于制造不怕冲撞的护栏吧?
“全世界年销量大于100万并且零部件大于1万个的产品只有一个:汽车,所以被称为工业之王”——王兴(2018.10.1,王兴的饭否)引用黄即网友@OrganeCLK 一句话:
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汽车、芯片、能源三大产业终端产品于一身,我觉得特别重要我一个门外汉想一想,也能明白:围绕着车的改变,相关的有电子产业、能源产业、车载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程序、甚至工业设计……涉及行业本身很宽泛。福特这类传统车企近期的疲软,已经足够表明旧企业的狼狈。汽车世界的新入场券可能即将到来
百年福特的百年危机!_易车号_易车网news.bitauto.com/hao/wenzhang/机器人和工业物联网也许也是很有潜力关注点。这些我懂得少,不敢再胡乱说下去了
2。 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国有企业更加有活力,更加吸引现在的年轻人,而且也能解决许多人的工作问题(这与过去我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大有不同)
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体验,更加富有娱乐色彩。对于我们,“一眼望到退休”的生活让人难以接受;相反,我们需要更多的娱乐、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音乐和各种吃喝。还有新媒体和表情包
包头需要和热闹的互联网世界接轨,需要更多的知乎、豆瓣和即刻用户。对于这座活力不足,留不住人才的城市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样有娱乐色彩的是旅游业。就这一点我和排名第一的答主
@沧海一笑
持不同意见。单纯依靠风景和建筑不能撑起现代旅游业,好比传统名菜不能阻挡脏脏包、芝士鸡排这样的食品大行其道。商业上面,还是有一些值得操作的门道,比如这些年的民宿经济,比如南戴河那座“最孤独的图书馆”(当然能不能玩得转是另一码事)
3。 过去来自京津沪的人才是安排给包头的,现在这种思路行不通。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用各种方式吸引年轻的人才群体,甚至要靠着自己的高校创造足够的人才。这一点至关重要。本地高校必须作出变通,不要把眼光局限于万年不变的课本。让课程和一些新兴的、高效益的行业接轨。培养能力更强,更加熟悉对口工作的毕业生。甚至说,为了让学生和工作更好地对接,有必要把高校和写字楼挨的尽可能的近,便于学生趁早走出象牙塔
举个例子,我熟悉的互联网行业因为没有更好的例子。哪怕用“秃顶”、“条纹衫”之类的烂梗自嘲一万次,我们也无法改变互联网行业不挑出身的事实。不管你从哪里毕业,过去过得如何,这里都愿意接纳你。这是这个行业“包容开放”的证明,也是许多公司没有挑选余地的无奈 产品、运营——根本没有对口专业,做事的人不少,真正懂行的人又没几个技术——有对口专业,但是目前的教育还是偏浅。关于知识的太多,关于项目的太少。我期末考试的Java知识点,都不够培训班两天教的内容多;上了培训班的文科生比我这个“科班出身”的更强。事实就是这么魔幻。呵呵北京互联网从业人数是417.8万人。这得益于每年京城庞大的毕业生和北漂数量,也得益于资本能源的集中。但是鉴于上述情况,如果A城市一所高校系统性教授互联网知识,提前培养学生技能,那么A城市借助自己“量产”、“廉价”的人才优势可以抢占一定的互联网资源。如果碰巧A城市(和周边城市)土豪多,企业能拿到足够的融资,互联网蓬勃发展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同样的,这些公司的工资也是可观的。按照上海市统计局的《2016年职工平均工资表》,201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78045元,折合每月6504元。魔都我不敢多说,但是在帝都互联网行业里,月薪6500也只是毕业起步的水平如果有机会把这些搬到包头……你们懂我意思吧?人的未来,城市的未来,从来都不是别人安排的,是自己争取到的
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