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绘出未来五年产业发展“规划图”
本文转自:大渡口报
本报记者罗超/文龙在全钟戈/图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日前,《重庆市大渡口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从总体思路、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都市现代农业、实施产业发展支撑工程、保障措施等方面对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规划》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重庆主城都市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划》指出,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方面,到2025年,力争规上企业突破40家、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强化智能视觉领域企业集聚,加快构建以海康威视为龙头的智能视觉设备制造产业链条,加快建设智能家居产品制造基地,开发一批围绕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全业务环节的工业软件和工业APP,加快引进数字音乐龙头企业,推动数字音乐产业园建设。
生态环保产业要坚持绿色发展,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以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环保产业重庆基地为载体,聚焦固废处理、污水治理、土壤修复等领域,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生态环保产业体系。到2025年,力争生态环保产业规上企业突破20家、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在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大健康生物医药集聚区优势,以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重庆精准医疗生物产业科技园为载体,聚焦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精准治疗服务等领域,做特做精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到2025年,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达40家、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新材料产业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100亿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需求,做强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规划》还谈到未来产业,将在增材制造、卫星应用服务、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重点领域探索布局,形成产业先发优势。
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
《规划》指出,将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打造消费品工业多元化体系,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小面产业要加快建设重庆小面特色产业园,推动形成重庆小面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格局,构建重庆小面全产业链生态圈,打造百亿级小面产业基地;特色食品要依托华生园等食品工业企业,大力发展符合都市环境的深加工、高周转产品,依托嘉威啤酒、禄苑等食品饮料企业,打造全市重要的食品饮料制造中心、创新中心和品牌中心。其他新兴消费品要围绕体育、休闲旅游、健身、健康医疗等新消费需求,大力开发赛事文创产品、适老康复辅具等。
鼓励汽摩零部件及装备产业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传统优势产品智能化改造,培育高附加值新产品,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汽摩配件方面顺应汽摩产业高端化、轻量化、节能化发展趋势,培育发展智能化模具等新产品,拓展电动自行车、沙地车、山地车等细分领域,汽摩配件售后市场领域。装备制造方面加大创新技术研发力度,提升装备制造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推进机械装备数字化改造,推动现有企业加强高可靠性、低排放、低能耗产品开发。
建筑业以钓鱼嘴音乐半岛、重庆国际小球赛事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建筑勘测设计与咨询服务等产业,推动建筑业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发展。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
《规划》指出,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方面,将聚焦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方面,将聚焦南部人文之城核心区定位,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规划》显示,我区还将实施产业发展支撑工程。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实施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实施固基补链强链工程,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塑造高端产业集聚载体、培育引进市场主体;实施数字经济赋能工程,积极培育发展数字产业、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绿色发展转型工程,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培育壮大绿色服务;实施开放合作融通工程,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服务重庆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强化对口协同发展,强化与东部沿海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承接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