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忠县有一个煤矿,曾经有上万人生活,如今荒无人烟
原标题:重庆忠县有一个煤矿,曾经有上万人生活,如今荒无人烟
问:把一个上万人工作、生活的小城镇变成荒无人烟的地方,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是:30年足矣。
国庆节期间,我来到位于重庆市石柱县西部的万朝镇,亲眼见证了这样的奇迹。
从地图上看,万朝镇是一块凸入重庆市忠县的乡镇。它南部与忠县石子乡接壤,西部与忠县磨子乡接壤。
接壤的地方,是一座巍峨连绵的方斗山。方斗山沿长江自东北向西南绵延,位于方斗山南麓有一座千野草场,非常有名气,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30年前,在方斗山上还有一座更有名气的煤矿,叫忠县煤矿。
忠县煤矿有着悠久的采矿历史,建于1952年,距今已有近70年历史。忠县煤矿的矿址位于四川省涪陵专区石砫县万朝乡(今重庆市石柱县万朝镇)境内。那时候,忠县隶属于四川省万县专区(今重庆市万州区),忠县煤矿则属于由四川省直接管理经营的煤矿,是省属国营煤矿。1962年,忠县煤矿下放四川省万县地区行政公署(今重庆市万州区)管辖,是地属国营煤矿。
忠县煤矿位于方斗山,海拔高度在615米——1042米之间,有固定资产3900余万元,在册职工人数2565人,四对开采井筒,年生产能力18万吨,最高达2l万吨,接近中型矿井的生产能力。
忠县煤矿生产的煤炭灰分小,含硫量低,发热量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在上世纪80——90年代,忠县煤矿进入生产发展的黄金时期,生产效益节节攀升。干部职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都非常让人羡慕。
那时候的国有企业,都有“办社会”的传统。忠县煤矿自办了水泥厂、发电厂、汽车队、机修车间、医院、学校等。
为了给干部职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忠县煤矿还率先修建了一批楼房。这批楼房美观、大方,既有提供给单身干部职工的单房,也有提供给已结婚干部的家属房。另外,忠县煤矿在忠县城区设立了一个办事处,修建了一幢干部住宿楼。
顺便说一句,46年前一个寒冷的初冬,我就出生于忠县煤矿一间家属房里。
在上世纪80年代,许多地方的人们还普遍居住在低矮的土墙房子里,而忠县煤矿的干部职工已经住上了洋气的楼房。所以,人们无不以能够在忠县煤矿上班而骄傲。许多人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想进入忠县煤矿上班。
煤矿子弟的成长,也是一个大问题。忠县煤矿修建了幼儿园、小学、中学,满足煤矿子弟的读书需求。一个煤矿子弟出生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读书问题都能在煤矿内部得到解决。如今,许多天南地北的煤矿子弟,当年都在忠县煤矿学校里读过书。
在忠县煤矿的生活区里,修建了公园、篮球场、图书室等文化娱乐场所,满足大家的精神文明需求。
走进公园里,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白塔。这是为了纪念当年为忠县煤矿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的先辈们而修建的纪念塔。纪念塔的塔名和《纪念塔序》,都是由著名书法家邓飞翔先生创作的。
此外,在忠县煤矿的生活区里还有农贸市场、饭店、旅店等服务配套设施。换言之,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可以在忠县煤矿内部完成,不需要走出去。忠县煤矿的干部职工和他们的家属,在这里无忧无虑的工作、生活。
在忠县煤矿的带动下,这一带形成了一个有上万人工作、生活的小城镇。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忠县煤矿逐渐凋零下来。煤矿生产规模越来越小,直至停产、封矿。30年前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干部职工和他们的家属,陆续离开了这块曾经拼搏、奋斗过的热土,像蒲公英一样散落于各地。昔日繁华热闹的小城镇,慢慢地沉寂下来。
到今天,忠县煤矿的矿区、生活区已变得荒无人烟。当年那一批洋气的楼房,早已人去楼空,由蜘蛛网、野草占领。
如今,有人利用方斗山年年山花烂漫、野花繁多的资源,购置蜂箱与帐篷,发展养蜂业,居然获得了一笔收入。每到春天,在花丛间盘旋的蜜蜂,给荒废寂寥的煤矿增添了几分生机。
当然,每个人都有怀旧的情绪。现在,每年都会有不少当年忠县煤矿的干部职工,从各地回到忠县煤矿来,寻找几十年前的生活痕迹,回忆青春时期的美好故事。
最后问一个问题:把一个记录无数美好时光的地方从记忆里彻底抹除,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