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凉山,为家乡立传
原标题:他在凉山,为家乡立传
对于没去过凉山的人来说,凉山意味着什么?想要获得答案,开云网页版报道和图书报刊是最方便的渠道,但阅读凉山并不意味着你会理解凉山,去凉山看一看,或更能真切地从山川古道、峡谷滩涂中,体会到凉山的框架、气息、味道等等。
近来读到何万敏的著作《凉山纪》,就发现了一个不用去凉山也能领略凉山历史与风情的渠道。在地质意义上,“纪”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刻度,何万敏为凉山写“纪”,是因为他出生成长在这里,观察思考在这里,在写下这句“书写凉山才是最该用心的事”之前,他觉得自己浪费了太多时光。
何万敏是“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家乡的人”。这在以前会被当成一种悲剧来看待,而在当下,却又有着特殊的令人动心的地方。因为工作关系,他会从凉山首府西昌乘坐飞机飞往四百多公里外的成都,或者飞往两千三百多公里外的北京,但忙完之后旋即又会飞回凉山,他的人和心,仿佛一刻也没有离开那里。
“渴望理解山中事物成为我的追求”,在《凉山纪》中,何万敏如此说,也如此做。为了完成这本书,他走遍了凉山几乎所有的道路,到达了凉山所有重要的地方,他是用游子般半是惊奇半是喜悦的心情,来重新发现凉山的一切,他用“奇妙色彩”来形容山中时光,用“梦境般的旅行”来比喻他在家乡的远足,可以拥有这样的心境来面对自己生活许久的地方,是要有一颗诗人般超越现实的心的。
对于外界来说,凉山有着千面万面,对于何万敏来说同样如此,他并不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可以在熟悉的地方时时看到陌生的风景,是他保持家乡写作的兴趣与动力,他在以文字为探照灯,走进凉山的纵深之处,他写凉山的文字充满了历史与当下的交汇,自然与人的互动,他在向读者介绍凉山,也在向自己介绍凉山,这两种介绍拧成了一股绳,让读者发现了重新认识凉山的线索,也直接地看到了一名凉山人和他笔下无数凉山人的心灵。
崇尚“非虚构写作”的何万敏,在书写《凉山纪》的时候同样采取了非虚构的笔法,但他的文章却包含有诗与散文的意境,虽然看不到很显眼的抒情成分,但能感觉到这本厚厚的书中,流淌着的作者的情绪,足以让读者发觉他的心灵之泉在汩汩流淌。作家阿来评价何万敏的写作,是“以真切体验,捕捉历史与现实的细节”,这种“捕捉”动作唯有辅以内心的激动与诚恳,才会以最妥帖的方式,将作者的个人感受毫无损耗地表达给读者。
读完《凉山纪》,我感觉到,自己已经对凉山有了很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的产生,自然与作者以“导游与朋友”双重身份的引领有关,也与一名漂泊者无处归依的乡愁有关。有家乡的人是幸福的,可以每时每刻写家乡的人,除了幸福之外还会有更多的充实感。因此《凉山纪》不但给凉山立了一个传,它也会促使其他的有心人,在内心有了给自己家乡立传的意图。
编辑:舒 锐
编审:肖 燕
签发:田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