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兰州,兰州
原标题:行走丨兰州,兰州
兰州,最初的记忆是家有亲戚在铁路工作,值乘“青岛至兰州”车,由于其长年累月“跑兰州”,那些年“跑兰州”便成为我们大家庭的“主题语”和“关键词”,诸如:
“下周二,我正当班,跑兰州。
“这周:不行,星期二我正好跑兰州。
“月底之前,我从兰州回来一定过去……
“我算一算日子,只要不跑兰州就可以去。
“……”
有一阵子,我甚至于想走亲戚门子,随着他跑一下兰州,但终未成行。兰州,兰州却一直在我心目中挥之不去……
再后来,我喜欢上了收集报纸,兰州的报纸经常进入案头并纳入心中,甘肃的报纸,确切地说是省会兰州产的报纸,无论是一早一晚的《兰州晨报》与《兰州晚报》,都很宽容地容纳了我的文字,甚至于《甘肃工人报》也很照顾我的文字,而我因为喜欢报纸的缘故,甘肃的报纸也先后收藏了几百种,仅以“兰州”开头的报名就有十几种,兰州的报纸,在我的“中国藏报馆”仿佛兰州报群于报海中泛舟,扬起西部令人向未来的无限魅力……
记得1989年10月21日和1995年3月8日,我便在兰州出产的晚报上,让我的文字先我一步到兰州而上了兰州城的《兰州晚报》和《青年晚报》。
拔脚去兰州之前,竟让文字领先了一步。而亲临兰州,还是在2021年的“敦煌之行”,没有坐“青岛至兰州”的火车,却登上了由青岛直飞兰州的客机。到了兰州机场,又飞敦煌,再由敦煌一路“车行至兰州”——
9月17日下午5时59分由武威进入兰州北。地区差立马显示出来了,首先是大都市堵车现状,车速几近龟行。趁此车速,打开车窗,我便沿途象征性址拍了省会兰州。晚上6时40分抵达酒店吃晚饭,8时多入住宾馆。
兰州与青岛时差大概有一个多小时,9月18日早晨6时30分出宾馆逛兰州大街,天幕还没完全打开,此时间段,青岛或许5时天空已完全放亮。
宾馆手机接上wifi信号源,脑补兰州资料:兰州简称“兰”,别名金城,甘肃省省会,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金城”为兰州别称,如青岛的别名叫“琴岛”。
兰州,是一座历史文化沉淀了几千年的古城,奔腾不息的黄河穿城而过,有一座世界闻名的铁桥,这就是“天下黄河第一铁桥”,而悬挂于铁桥的牌匾为“中山桥”是时任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手书。
据史料载:兰州黄河铁桥自光绪32年9月11日正式签订合同,到宣统元年6月11日告竣,同年8月19日正式通车。这座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兰州人参与建设的“天下黄河第一桥”历时三载。
这座百年老桥与兰州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见证着黄河和金城兰州的历史发展。
当我脚踏实地兰州并站在兰州的城市街面独步行走之时,当我步行在横跨滚滚黄河水的百年“中山桥”,面对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仿佛已经跨越了时空,由脚下的兰州百年铁桥不由自主地“对接”上了青岛沿海百年栈桥——
兰州,一座横跨滚滚黄河流域的百年铁桥;青岛,一座延伸至碧海蓝天中的百年栈桥。虽各居一方,却都不约而同守护着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百年历史和向未来的一种人文精神。
尽管我在兰州的时间很短,短到与青岛相比可谓是高强度地浓缩,我还是从容不迫地在兰州滚滚黄河之上的百年铁挢上来回了N次,左侧与右侧:面对滚滚而来的黄河之水又面对滚滚而去的黄河之水;上山,下山,入河堤坝,走过桥头两端的过街天桥;从不同的角度看百年铁桥,又极有耐心地在桥头两端与桥头堡两侧的铁桥实物与文字诉说中深入了解眼前生机勃勃的铁桥,回想着它曾经的沧桑与古今。
百年以来,铁桥以雄健的身姿横亘在黄河之上,不仅仅记录着兰州的历史和沧桑巨变,更已成为兰州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故土家园,还是百里黄河风情线上靓丽的人文景观和城市名片。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丰富,贯穿市域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境内已探明各类矿床、矿点156处35个矿种,著名景点有黄河风情线、中山桥、五泉山公园等。
在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兰州获评为二线城市。
兰州区域,城关区,安宁区,西固区,嘉峪关,金昌,白银市(铜城),武威,天水……甘肃版图南北最短距离以骑自行车抵达,而东西则绵延漫长,也许动车还在路上。
甘肃有六大板块,第一大板块,陇中黄土高原,河西走廊;第二大板块,陇南山地,靠近四川,青山绿水,有大熊猫的栖息地;第三大板块,甘南臧区,接壤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大板块,河西走廊。这次甘肃行,我们相当于走遍了河西走廊;第五大板块,祁连山地,祁连山大大小小冰川很震撼,终年积雪;第六大板块,北山山地,山地荒废着,出了敦煌就是茫茫戈壁滩。
过了祁连山,过了遂道就结束了河西走廊版图,省会城市兰州,民间喻交通现状为“堵城”。
9月18日上午,值“九一八”,兰州城内警报声声长鸣,其实,尽管细雨蒙蒙中,我已等不及团队的11点出发,先行独自参观了离宾馆不远处的中山桥,它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
与中山桥相距不远是“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其中“兰州黄河母亲雕塑”十分显眼,它是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系一长6米,宽2.2米,高2.6米的花岗岩圆雕,总重40余吨。构图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有各地的风土人情。透过兰州中山桥,回首青岛栈桥,更加深解了“一座桥一座城”的内涵。
百年青岛,正当风华正茂的城市,仅对比青岛与兰州的机场,兰州机场就显得步入老年,而今日青岛刚刚再见了城阳旧机场,又迎来了胶东新机场,城市活力四射。
中午,我们就在“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的一家兰州牛肉面馆吃完了我们“甘肃六日游”最后一顿饭。
民以食为天,于是兰州,其实最初的印象是“兰州拉面”。兰州,让我脚踏实地目睹了“一条河”,了解了“一座桥”,继又在兰州的腹地吃了“一碗面”。
在兰州黄河的“母亲雕像”旁边的一家餐厅,正宗地域的“兰州拉面”,竟然是很有仪式感:果然与异地他乡的“兰州拉面“不一样,一是场地不一样,食客需乘电梯而上,步入拟饱食“兰州拉面”的大厅,面积如宴会厅,可见排排坐的食客,座无虚席,静候过程中,服务人员推着满载热气腾腾的兰州拉面送餐车,按先来后到忙而有序地将一碗碗拉面端到食客桌面,一起配送的还有汤水与小咸菜,最后服务员不忘叮嘱“拉面不够,吃完可以免费添”,还未开吃,仿佛已被满满食欲诱惑,不敢“大囗朵义”,怕辜服了这一碗有情拉面,我先品尝了一口汤汁,然后轻轻挑拨起浸润着鲜汁的拉面,便将嘴唇迎了上去……
兰州,兰州,由欲望之中,我终于走近了你,也果断走进了你,更脚踏实地在乎了你——
兰州,兰州,脚踏实地中,我目睹了一条河,仰视了一座桥,品尝了一碗面,透过这地理与物理和心理的“三足鼎立”我仿佛看到今日已构架起的兰州金城。
王纪民,长期从事企业文字宣传工作。八小时以外,致力于报纸的搜集与研究,藏报18000种。通过收集与研究报纸,已在《人民日报》等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500余家报刊发表文章1000余篇200余万字。著有《当代集报风采》《孟子故里纪事》《我的父亲和母亲》《收藏报纸的故事》等专著。作品与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散文大观》《当代散文精选》《新视野经典文集》《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东方之子》《世界人物辞海》《中国收藏名家大典》等典籍辞书。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同时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喜马拉雅】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关联阅读
行吟丨空
行走丨甘肃六日
行走丨守望中的期待
行走丨源远流长的旅游文学
行走丨古诗重构之:桃花
行走丨新鲜床榻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有喜欢的文字,请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