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文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贺州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展开贺州波澜壮阔的文化建设长卷,斑斓厚重的文化底色映入眼帘。
扎根于历史文化沃土,贺州一路踏歌而行,公共文化服务趋于完善,非遗传承成果显著,文物保护热潮涌动,文化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域旅游步入“发展高速路”……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贺州以文化之魂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合力,不断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文化“软实力”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文化用起来 乡村旅游旺起来
2100多年的建城史,让贺州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贺州市有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2个中国传统村落;有国宝“麒麟尊”以及潇贺古道、黄姚古镇、临贺故城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黄姚古镇是“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有瑶族蝴蝶歌、长鼓舞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方言有29种之多,被誉为我国天然的语言博物馆。潇湘文化、岭南文化、瑶族文化、客家文化长期相互交融造就了开放包容、融合创新、和谐发展的贺州。
这些颜值与实力兼具的“文化宝藏”,为贺州市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贺州市将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作为乡村振兴的支点,以创建特色品牌、强化基础支撑、完善服务功能为路径,大力开发历史文化名村、民俗体验、民宿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在让乡村旅游成为全市产业发展新增长极的同时,更让广大群众捧起了“文化碗”,吃上了“旅游饭”,助力乡村振兴。
夜幕降临,位于八步区贺街镇的贺州文庙,灯火璀璨,古韵悠悠,景色迷人。这两年,贺州市对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距今已有920余年历史的文庙重新修缮,打造成为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激发崇文尚学之风的国学教育基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随着文庙的兴起,该镇逐渐构成了临贺故城一日游黄金旅游线路,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正在绘就。2020年,贺街镇完成财政收入4509万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经济呈现持续恢复性增长态势。
在贺州,像贺街镇一样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古村还有很多。富川秀水状元村,利用科举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岔山村发挥潇贺古道和古村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美食+古村+互联网”发展模式,打响“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品牌。平桂区芦岗村传承“敬祖穆宗,礼和崇睦”的传统道德,依托具有北壮文化特色的古民居、古民宅,石板街和清末小道,吸引众多游客。
目前,贺州市打造了10条集休闲、运动、体验、康养、民宿、历史、观赏等业态于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努力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一座兴贺富民、助推转型发展的“富矿”。
在贺州,“文化促发展”的事例比比皆是。1999年,原籍贺州的香港影视人刘仕裕,携《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剧组在姑婆山、黄姚古镇开拍。随着该剧在粤港澳、东南亚热播,一时间,贺州秀丽的风光在播放地区引起了巨大反响,默默无闻的旅游业一跃成为贺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现今,贺州市文旅产业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389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全市旅游总消费达260亿元,同比增长119%。
非遗火起来 百姓腰包鼓起来
优美的蝴蝶歌,精美的瑶绣,节奏鲜明的长鼓舞……贺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亦是丰富多彩。
近年来,随着贺州市保护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非遗保护传承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贺州市大力开展加强文物保护和非遗工作,启动编制《贺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继续推进南岭瑶族文化(贺州)生态保护区的申报自治区级工作,加大非遗文化的传承传播工作力度。
在平桂区,瑶绣文化传承人冯红芳在沙田镇金竹村开设“瑶绣传承班”,组织妇女学习瑶绣技艺,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金竹村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办瑶绣车间,既保护传承瑶绣传统文化,又实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金竹村参与瑶绣生产的绣娘有50多人,瑶绣车间的纯手工刺绣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销往旅游景区及粤港澳大湾区。
一针一线“绣”出群众幸福生活。近日,八步区瑶族服饰文化传承馆投资30多万元采购了一套高速绣花设备,为传统瑶族服饰技艺插上了新时代的“科技翅膀”,实现绣花速度提高100倍以上,提高了劳动效率,满足了市场需求。
笔者见到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服饰技艺传承人李素芳时,她正在向工人讲解绣花设备操作知识。现在,她经营的广西过山瑶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安排了近600名绣娘在山村里灵活居家就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十四五”工作目标中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助推乡村生态旅游”,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的努力。
此外,贺州市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游学活动、非遗进校园活动,继续探索“非遗+旅游”游学线路,推动非遗传承发展,让非遗“活”起来。
截至目前,贺州市共发掘和整理完成了5350项非遗资源,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4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51项,市级非遗名录60项。贺州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0人。
寿城跑起来 康养产业壮起来
贺州生态资源是贺州最好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近年来,贺州市围绕“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扎实推进“一城五镇两廊”建设,打造“五养融合”,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倾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绿色“后花园”。
2018年至2020年,贺州市共计签约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重大项目32个,总投资636.22亿元。广西旅游的大数据显示,贺州现在已经成为大湾区游客来广西的优选目的地之一。
贺州市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建设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养老服务业“桂北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示范区、国家医养结合养生养老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和“一核、四小镇、五片区”的重点布局,并在建设用地、资金投入、税费金融等方面给予具体优惠政策。
目前,贺州市已经规划建设了黄姚东潭岭医养休闲区、姑婆山康养小镇、西溪温泉养生小镇、大桂山国际颐养小镇、贺州市园博园生态养生示范区等一批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黄姚古镇、姑婆山小镇、南乡西溪温泉小镇入选“广西十大养生养老小镇”,广西东融中医壮瑶医治未病中心在贺州市正式启用。
贺州市还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继续推动博物馆、图书馆新馆建设,启动市群众艺术馆(非遗馆)项目前期工作,全市69个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全部对外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52场次,线下线上参与人数25万多人次。(龙丽萍 熊开阔 陈荣廷 邓建炜)
责编:张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