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向东流】水基因技术为水质画像,百万永川人母亲河成最美河流
清晨的永川临江河支流红旗河海棠里段沿岸步道花红柳绿,有人在悠闲的散步,有人在钓鱼,还有人在河边看书。
▲临江河沿岸美丽风光
而五年前,这一幕是不可想象的。
临江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也是永川人民的母亲河。临江河在永川境内有88公里,流经13个镇街,曾经的临江河污染严重,经过几年的治理,现在的临江河杨柳依依,白鹭翩飞,成为了重庆市“最美河流”。
五年时间 还永川最美母亲河
▲种植水生植物改变水质
2017年,永川区将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全区“一号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勇气,拿出“遇水架桥”的措施办法,全面推行河长制,打响了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2017年开始,永川区累计完成投资约22.5亿元,新建城乡污水管网381公里,维修和雨污分流改造城区原有管网722公里,新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站)76座。
经过几年的治理,临江河实现流域水质由劣Ⅴ类达到Ⅲ类标准,2020年临江河被评为重庆市“最美河流”。永川临江河治理工作经验作为重庆唯一生态环保实践范例在全国推广。
“千沟万塘” 清水行动,疏通次级河流“毛细血管”
▲临江河沿岸美丽风光(永川区宣传部提供)
为了疏通次级河流“毛细血管”,近年来,永川区先后建成关门山水库至临江河(城区段)河库水系连通工程等5个河库水系连通工程。
共计完成管道安装60.6公里、引水隧洞3.94公里、河道生态治理29.1公里,每年可新增河道生态补水量2180万立方米。
该项目的实施,通过对临江河、小安溪河、龙门溪等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等,有效净化河道水体,改善流域水质。
同时通过安装输水管道、打造引水隧洞等措施,实现永川区河湖水体交换,进一步增强流域水体流动性,形成健康畅达的动态水系网络。
通过花树栽种、草皮种植等措施,美化河道两岸环境,极大改善地区景观形象。
2020年2月起,永川区还结合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千沟万塘” 清水行动。主要内容为,实施“截、清、生、用”等多种方式消除“千沟万塘”黑臭水体,既采用截污、清淤、实施水生植物栽种等生态修复措施。
经过实施“千沟万塘”和对“毛细血管”的疏通,临江河茨坝断面、小安溪双河口断面、九龙河矮墩桥断面水质,由2019年IV类提升到2020-2021年III类,3条河流主要污染物综合指数持续下降。
环境变好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增强了。
“以前这个地方污水到处都是,很脏很臭,出门都要捂着口鼻,现在这里整治好了,河道沿岸绿树成荫,团花簇锦,环境变好了,我也不准备搬家了。”53岁的老居民朱小红,在老城核心区三河汇碧后面的的福利小区居住了20多年,她见证了三河汇碧片区由污水横流到永川人母城会客厅的蜕变。
科技赋能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投用
▲永川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
除了疏通河道,打造幸福“活水城”外,永川区还通过科技创新,将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赋能水环境治理,实现水环境“天地一体”长效监管。
近日,永川生态环境智慧综合监管平台在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平台包括生态环境监测感知体系、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生态环境综合展示平台等内容。
在水环境综合监管上,该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建立“精细、科学、落地”的水环境监管体系,为精细化管控提供系统科学的决策支持。
这一平台水环境监测中所采用的水基因图谱精准溯源技术就是以紫外-可见光图谱技术为核心。通过对比实时监测的水质图谱与污染水基因图谱库,对排水口进行类似“画像/指纹识别”的模糊识别,并根据超标污染物类型和污染源类型的深度关联分析,定位可疑污染源范围,对污染水体进行实时溯源。
永川区生态环境局水污染防治科科长任小波介绍,通过该水基因图谱技术,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到水质变化,发现污染源,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发送指令到乡镇,调动最近的乡镇人员到现场查处理。
该平台的运用,可以缩小排查的污染源范围,提高排查效率,预警污染现象,形成24小时长效监管,为监管部门提供全面的河道信息,为有效水质管理打下基础。
上游开云网页版记者 徐菊 任君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