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玫瑰夫妻”打造“美丽产业”
3月春意暖,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遍地姹紫嫣红。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个坐落于贵州山区的布依族小镇,几年来通过不断发展花卉产业,让村容村貌也如“红花向阳”般越变越美。
好花红镇向“花画小镇”成功蜕变离不开周洪英夫妇的努力。这两口子都是贵州科学院贵州省植物园的科研人员,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玫瑰夫妻”。从2016年至今,他们在好花红镇示范栽种了近300亩月季和玫瑰等,打造出贵州山地玫瑰花卉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并逐渐建立起集花卉观赏、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贵州省最大的月季产业园。
“这段时间,我俩都起早贪黑的,忙着筹备计划5月份举行的全省首届玫瑰节。”周洪英说。
尽管当前还不是月季、玫瑰盛开的季节,但园区里一丛丛花圃叶子长得格外好,在阳光照射下泛着鲜亮的嫩绿。“气温回升,有些花会长出花苞,为给根叶保障充足营养,必须掐掉。”周洪英说,这也是团队探索研究的“控花技术”,目的在于让花开得更美,花期更长。
从1988年到贵州省植物园工作,周洪英就与玫瑰花结下不解之缘。后来,她几十年如一日观察研究,和同事一起建立起“蔷薇属种质资源圃”,引种保育了20种野生蔷薇种质资源、528个月季品种以及40种玫瑰。并从408种月季中筛选出适应贵州高湿、少日照气候的38个月季观赏品种。
在月季产业园里“住”着“蔷薇三姐妹”,除了月季、玫瑰外,还有布依族熟悉的刺梨花。“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布依族会唱响这首“好花红”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插栽刺梨花就是想把花卉产业与民族文化融合起来。”周洪英说。
产业兴才能百姓富。在周洪英到来之前,惠水县就按照贵州“一县一业”发展理念探索花卉产业发展,但由于缺乏系统技术支撑,产业发展比较缓慢。
后来,受邀而来的周洪英参与其中。但实地考察后,她却犯难,因为好花红镇的良田好土种月季容易“涝灾”。原本不被看好的项目,夫妻俩也决定试一试。“当时先生鼓励我说‘没事儿,先试试看嘛’。”周洪英说,就这么开始土壤改良、品种选育。
近5年不懈努力,周洪英带领的“山地玫瑰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在好花红镇不断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也辐射带动贵州多地掀起月季、玫瑰种植热潮,为促进全省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8年,好花红镇依托园区举办了“贵州首届月季花展”等活动,为当地带来不少旅游收入。如今,这里乡村旅游正持续升温。除了种鲜花,他们还与一些企业合作研发玫瑰花甜酒、玫瑰花酵素等,在政府支持下探索出“科技+企业+园区+农户”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在好花红镇,有的在园区务工的村民后来成了职业种花人。”周洪英说,随着栽种规模扩大,劳务用工增加,月季园会就近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同时也传授他们技术。
此后,周洪英夫妇还带领团队为贵州毕节、黔西南等地一些贫困县的花卉产业提供技术指导。他们为不少贫困山村调整了产业结构,为脱贫攻坚助力。
数据显示,贵州省玫瑰和观赏月季种植面积达6.9万余亩,涉及5万多农户,其中有7000多名贫困群众。“在黔西南州贞丰县,很多人经过指导、培训,渐渐掌握了月季栽种技术,这也让他们转变了致富理念。”周洪英说。
但在周洪英看来,种植月季虽是“美丽产业”,可要有效实现产业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坚信,科研力量“以花为媒”定能为更多贫困山区注入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