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自己的历史——“才子王爷”在宁夏
原标题:宁夏人自己的历史——“才子王爷”在宁夏
明朝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应天府皇宫内,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从后宫传来,皇子的出生让整个皇宫为之欣喜,朱元璋高兴地为这个爱子起名叫朱栴。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庆王朱栴,日后会和千里之外的边陲重镇宁夏联系在一起,他的一生绝大部分时光,都将在这个被人称为“塞上江南”的地方度过,死后和他的儿孙们一起,埋葬在今天同心县韦州镇附近的罗山脚下。
这位小王爷朱栴为什么会千里迢迢从南京跑来镇守宁夏呢?这还要从明朝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大规模分封藩王说起。
朱栴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朱栴和他的十位皇兄一起被朱元璋封为亲王。朱栴的王号叫庆王,此时,朱栴还仅仅是个不到十四岁的孩童。为什么叫庆王呢?这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庆阳府(今甘肃庆阳)。朱元璋册封他的儿子的同时,还按照明制,给庆王朱栴赐金铸玉印一枚,上书“庆王之宝”四字,同时御赐金册。什么是金册呢?金册是用金箔制成的诏书。皇帝授予藩王、诸侯、宗族等封地爵位时,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在仪式上宣读授爵的诏书,就叫金册。
金册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年仅十六岁的朱栴带着父皇朱元璋对他的嘱托,带着对西北边陲强烈的好奇,来到了宁夏。可是,这位庆王爷并没有直接到宁夏城(今银川)去,而是住在了离宁夏城还有几百里远的韦州(今同心境内)。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当时宁夏地区的粮饷不足以支付庆王朱栴的日常开支,故朱栴就藩宁夏的计划被迫延后。
人生无常,繁华常常转瞬即逝。正当朱栴年少得意,展露才华之时,一场横祸起萧墙,彻底改变了朱栴的命运。明朝皇室内部为了争夺皇位,竟然自相残杀,这就是明初著名的“靖难之役”,这场内乱也深深地影响着朱栴以后的人生轨迹。
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了,按照他的遗诏,先于朱元璋去世的皇太子朱标之子、皇太孙朱允炆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对他十几位手握重兵的皇叔感到如芒在背,坐立不安。建文帝知道他的叔叔们对他并不买账,总以长辈自居,他这个皇帝当得有点窝囊,于是便在手下几个大臣的怂恿下,开始削藩。结果却因部署不周,引起了早蓄异谋的朱元璋四子朱棣的起兵反抗。燕王朱棣是朱元璋诸子中最有雄才大略的一位,所以朱元璋把镇守元大都燕京要地的重任交给他。朱棣手下精兵猛将如云,在当时诸王中威望最高。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幌子,经过四年的艰苦战争,终于打进南京,夺取了帝位,成为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明成祖。
朱棣
在如此恶劣的政治局势下,朱栴为了保全性命,只能做一个听话的藩王了。他的兵权、居住权、行动自由权都没有了,只好寄情于山水,研究起诗词歌赋文章典籍来,成就了朱栴“才子王爷”的美名。这对宁夏文化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朱栴自十六岁离开江南来到宁夏,直至六十一岁去世,中间的四十八年时间都是在宁夏度过的。史载朱栴“好古博雅,学问宏深”,不但撰写了不少专著,而且还有大量诗词传世。他编纂刊印的《文章类选》四十卷、《凝真稿》十八卷、《集句闺情》一卷、《宁夏志》二卷等,都得到了后人的称赞。这些作品,都成为宁夏历史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朱栴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宁夏志》,这部志书因为撰修于明宣德年间,所以又称《宣德宁夏志》。《宣德宁夏志》对宁夏地方文献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它是现存的宁夏第一部地方志,对于宁夏古代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献
正统三年(1438年),朱栴在庆王府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大明庆藩一支封国长达二百五十三年(1391—1643年),传亲王位历十世,册封亲王十一人,世子一人;受封郡王爵位十人,传王四十二人,宗族支脉繁衍,宗室人口总数近万人,形成宁夏一个庞大的封建特权集团。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宁夏镇城,末代庆王和宗室成员都被处死,庆藩一支遂灭。朱栴和他的子孙们都埋在韦州罗山,位于今天同心县韦州镇古城西北大罗山东麓十多里的地方,占地面积三十多平方公里。韦州庆王陵的范围,北起周新庄,南到红庄、陶庄,东邻张家后庄、任庄,西达罗山山坡下。
1988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列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