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原标题:为海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为海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原创稿
“2022年7月我的援青任务就到期了,现在就想抓紧时间扩充‘一张网’平台的专家资源,这样不管换多少批援青专家,老百姓治病的事情就不会被耽误了。”在海西州人民医院见到陈水芳,他拿出手机先给记者们演示能够实现海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普惠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开发的“一张网”平台。
陈水芳工作的海西州人民医院。人民网 甘海琼摄
2021年12月8日,浙江援青医疗专家、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院长陈水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西宁举行。报告会上,陈水芳同志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经历、感人的事迹,讲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诠释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情怀担当,展现了一名援青干部的坚守奉献,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这次来到海西州人民医院,我们看到了和报告会上不一样的陈水芳。
“患者需要会诊,专家随时可以通过手机看到该患者的门诊住院包括检验检查影像护理病程医嘱等几乎所有信息,还可以视频联系医患,保证了会诊质量及时高效,患者也可以收到专家精准优质会诊意见。”陈水芳打开“一张网”平台给大家演示。
陈水芳演示“一张网”平台。人民网 甘海琼摄
2019年8月,陈水芳作为浙江省第四批援青人才,来青海担任海西州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开展为期3年援青工作。很快,陈水芳就发现了问题。“援青医生服务期基本都是三个月,有时候一个病人还没治好就离开海西了,‘医疗断档’对患者是不负责任,更是伤害!”援青工作时间有限,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创造无限的价值?“为海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成了开展援青工作以来,陈水芳和援青医疗队的心愿和目标。
“尊敬的患者朋友,浙江援青专家正在其他科室救治患者,会诊咨询请拨打专家电话。”海西州人民医院浙江援青专家工作室门口的温馨提示上,是医院里所有浙江援青专家的私人联系方式。“不仅是我们浙江援青医疗专家组,现在医院的其他科室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包括周末我们也要求科室将医生联系方式留在门上。”和陈水芳说话间,内科的医生要去急诊科会诊,赶紧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在门上离开。
“这种方式很能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陈水芳认为,患者对医院、医生的信任是相互的,改善医疗服务是提升医患信任的重要一环。
陈水芳捐赠的轮椅。人民网 甘海琼摄
医院大厅,放着一排印有陈水芳手机号的轮椅,“一共20把,都是我们陈院长自费买的。”导诊台的护士告诉记者们。这还要从陈水芳刚来海西州人民医院开展援青工作的时候说起。
“以前医院里也有轮椅,铁链子拴在一起,患者借的时候要交押金、抵押身份证,用起来太不方便了。我就买了20把放在这儿,谁要用就直接拿去用。”几年过去,20把轮椅一把都没丢,改善医患关系就在这点滴间。
陈水芳认为,医院工作就是要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医疗、行政、护理……哪部分有欠缺就针对性解决。为全面提高海西州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陈水芳在医院建立“点单”培训机制,“组团式”帮扶专家团积极参与州人民医院临床医疗和教学。浙江省三甲医院也连续派出多批专家团队,对海西州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培养了多个学科的本土骨干人才。
“现在我们海西州人民医院本土专家已基本掌握80%以上的三级医院核心技术了。”陈水芳看来,有“一张网”平台的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有本土医疗骨干团队,换多少批援青干部都不用担心。
后记:
两天后,我们在海西州茫崖市遇到了浙江援青指挥部副指挥长廖帅军,“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刚来海西没多久,就把自己获评‘浙大好医生’的15万元奖金捐给海西,真是个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谈及对陈院长的采访,浙江援青干部们都不禁感慨。“我们有个‘援青三问’,就是援青为什么、在青干什么、离青留什么,其实陈院长就是答案。”一旁的茫崖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