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体育事业发展硕果累累
图:渝中区获得的部分奖牌
图:射击比赛
图:接力比赛
图:跆拳道比赛
图:摔跤比赛
体操
骁勇善战的渝中运动健儿,向来是竞技场上耀眼的明星。
5月31日,重庆市第六届运动会在永川闭幕,渝中区代表团斩获金牌152枚、银牌81枚、铜牌52.5枚,金牌总数位居全市第一,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名列全市第二,圆满完成“保二争一”的预期目标。同时,渝中区代表团坚持赛前切实抓好反兴奋剂工作,赛中服从裁判裁决、文明参赛,被运动会组委会授予集体“体育道德风尚奖”。
渝中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以竞技体育为引领,加快建设体育强区,全区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精诚合作
实现成绩与风尚双丰收
据了解,本届运动会渝中代表团共派出559名运动员和116名教练员、领队、工作人员组成了庞大参赛队伍,参加游泳(游泳、跳水)、田径、羽毛球等共计22个大项26分项的青少年组比赛项目角逐,运动员规模为历届市运会之首。其中,跳水、射击和跆拳道3个传统优势项目占据获得金牌半壁江山,摔跤、乒乓球、田径、篮球、足球、武术套路等赛事也可圈可点。
在3个月的比赛中,19名健儿拿下跳水项目22枚金牌中15金9银12铜,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跳水作为渝中区竞技体育的“王者”地位;渝中区体校跆拳道队敢于拼搏,团结一致,在逆境中奋勇崛起,斩获青少年甲组、丙组团体冠军,并以11金3银8铜的优异成绩位列奖牌榜首;59名渝中“神射手”弹无虚发,斩获22金10银3铜,获青少年乙组、丁组团体冠军,金牌数达半数以上。其中射击运动员杜雨玲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勇夺射击男子丙组10米气步枪金牌;摔跤运动员汪琳竣在赛前指关节受伤后坚持技巧与体能训练,以绝对实力夺得了男子自由式摔跤85公斤级别冠军……
“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运动员们今天在赛场上取得了多少成绩,在训练场上就流下了多少汗水。成功的背后一定少不了努力,赛场上的每一位运动员积极进取、奋勇拼搏,以高超的运动技能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完美地诠释了渝中深厚的体育人文精神。”对渝中体育健儿在六运会上的优异表现,渝中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称赞道。
积极备战
努力做好竞训工作
据渝中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在六运会上呈现的蓬勃景象,正是得益于渝中区在体育事业上的重点布局和大力投入。
近年来,渝中区大力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行动计划,通过与社会单位合作,推进“体社融合”,鼓励社会单位兴办体育俱乐部,并与教育部门联合推进“体教融合”,“传校+名校”模式,形成“一校一项”“一校多项”的基础竞训格局。通过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努力构建以区体校训练点为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点为辅,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会培训机构及市级训练单位为补充的多级训练网络。
据悉,渝中区依托巴蜀中学、29中学、求精中学、42中学、大坪中学、人和街小学、中华路小学、大田湾小学、马家堡小学等10个学校训练基地,培养输送篮球、排球、足球、艺术体操等项目运动员;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培养输送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运动员。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队)常年保持在12所以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也保持在12个以上。
为了帮助运动员们提高运动成绩,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区体校对田径、射击、游泳、跳水、跆拳道以及摔跤6个直属项目,通过明确训练时间、训练手段、训练标准,创造性的开展线上训练;在今年3月复训后,区体校又通过平时走训、周末集训以及寒暑假封闭集训“三训齐抓”的形式密集竞训,抢抓训练黄金期。
多年来,渝中区体校按照“梯次化逐步培养,梯队化密集竞训”的规律,融合创新尝试跨界、跨项目选拔人才,在全区开展了10轮选材,年均在训青少年800余人,累计注册运动员1000余人,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人数46人。另有3名运动员获得“国家健将”称号,108名运动员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368名运动员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在全区体育系统团结一心的努力下,渝中区体育工作局面得以持续巩固,培养出施廷懋、谭中怡、陈琳、王涛等能在国内、国际赛事上多次夺冠的冠军选手。2016年9月,区体育运动学校被重庆市政府评为培养里约奥运会运动员集体二等功;201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重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多措并举
奋力迈向全新发展目标
用竞技实力引领渝中体育强区发展。在六运会成绩稳居全市前列的基础上,抓好跆拳道、射击、跳水、游泳、摔跤、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等传统项目竞训工作,逐年提高向上级专业运动队输送人才数量,积极发掘和培育青少年优秀苗子,保持青少年竞技体育在全市的优势地位。同时发展攀岩、街舞、电竞等新兴项目,为奥运会、全运会积蓄后备力量。
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加强多方联合办训,多渠道推进竞训场馆建设,提高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水平,巩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地位。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心理训练、康复训练等运动服务体系;通过与专业院校合作,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人才培养,形成训练为主体、科研为先导、医疗为服务、管理为保障的“训科医管”新格局。
全面搭建青少年竞训体系。加大选拔优秀运动员的资金投入,完善教练员引进、培养机制,科学规划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鼓励教练员参加国际国内培训,提高执教水平,确保青少年竞训工作良性运转。
渝中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渝中区体育将在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致力于把渝中区打造成重庆体育文化名片,围绕建设重庆体育历史文化展示区、都市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庆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窗口、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重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着力彰显重庆母城魅力。通过竞技体育为抓手、建设特色场馆为载体、体育产业为支撑、全民健身为基础,全面推进渝中体育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创渝中体育辉煌。
晶蓝图片由渝中区文旅委提供
本文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