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造“天空地”三维立体监测网
近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一架无人机从铁塔上的机巢中飞出,盘旋在耕地上空巡查,而无人机操作者却远在成都。
这是四川利用实景三维技术,在成都平原16个县(区)开展耕地调查监测项目的一个场景。聚焦守好种好“饭碗田”,四川探索应用实景三维、无人机巢、视频AI智能识别分析等技术,推动耕地精细化分级分类管理、智能化实时动态监测,打造“天空地”一体化三维立体监测网,为耕地保护配上“火眼金睛”。
搭建“电子栅栏”
赋能耕地智慧监管
“我们以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为数字基底,对成都平原的自然资源地理格局进行三维可视化表达。”跟随成都平原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工作人员移动的鼠标,成都平原耕地地形和地面纹理特征一目了然。
相较二维影像,实景三维模型数据精度高、层次清晰,可帮助实现复杂地形状况下的耕地管理。“比如,林下耕地卫星遥感不易识别,而通过实景三维就能清楚看到。”省国土科研院卫星应用研究所副所长雷瑜说,在此基础上,耕地调查监测项目以东坡区永丰村为耕地智慧监测示范区,通过无人机、智能视频监控和物联感知设备,对耕地进行全天候动态监管。
“我们通过AI智能识别和自动预警系统,搭建起耕地‘电子栅栏’,可实时发现并预警耕地变化信息。特别是使用无人机自动取证,结合区域最新遥感影像,我们可以及时研判耕地利用现状,实现耕地保护的智慧监管和快速响应。”雷瑜介绍。
引入雷达卫星
实时辨别耕地“非粮化”
四川盆地多云多雾,要对全省耕地变化情况开展高频次监测,仅依靠光学影像支撑较为“乏力”。
2022年,我国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雷达卫星。“这种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穿透性好的特点,可以作为光学影像的良好补充,突破复杂气候条件,准确识别耕地。”雷瑜说。
去年4月以来,四川在耕地监测中创新引入雷达卫星数据,利用陆地探测一号雷达卫星采集的遥感影像,对耕地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具体如何实现?在眉山市东坡区,技术人员选定一处上千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试验区。这里地势平坦、雨水充足,适合水稻生长,建有四川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水稻从播种到抽穗,在雷达影像上会有明显变化。通过这种变化,能够区别水田与其他用地类型。”雷瑜介绍,这样仅需 4、5、6月三期雷达影像,就能将水田识别提取出来。而其他粮食作物也在不同时间具有